目录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全县森林防火工作部署会议上聚集一堂,目的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分解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对全县森林防火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切实把森林防灭火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防范和遏制森林火灾事故发生。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我们的宝贵生态资源不受火灾威胁。
自今年年初以来,xx县已连续遭遇10起森林火灾事件,不仅对全县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同时也对全县的森林防火工作产生了显著冲击,再度强烈警示我们重视森林与草原的防火工作之重要性。尽管当前灭火行动已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功,但我们仍须保持高度警惕,以科学的策略进行统筹调度,并切实加强后续的防火防控措施。同时,对于失职失责的相关责任人,必须严肃追责,对涉及违法犯罪的行为依法严惩不贷。刚刚,xx同志已对xx县森林与草原的防火现状进行了详尽通报,同时对未来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面对这一系列严峻挑战,全县各级各部门应深刻反思并广泛吸取教训,坚定秉持“预防重于补救”的原则,时刻将森林草原防火视为一项紧要任务,坚决摒弃任何麻痹大意的心态和心存侥幸的心理。我们需要逐级细化任务分配,确保防火责任层层压实,具体到每一位责任人,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保障xx县森林与草原的安全。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是要高度重视。在当前严峻的森林草原防火形势下,各级领导务必深刻认识到,强化森林草原防火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将其提升至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具体而言,各乡镇D委政府,作为地方生态保护与安全稳定的直接责任主体,更需将推进并落实森林草原防火网格化管理视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其为首要任务。一是组织架构上,构建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防火指挥体系,确保信息传递迅速准确,决策执行高效有力;二是制度设计上,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防火责任制,明确各级网格管理人员的职责边界,形成权责清晰、奖惩分明的责任链条;三是技术应用上,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查等,实现火情预警的精准化、智能化。其次,完善务实管用的应急预案是应对森林草原火灾的关键环节。预案编制应基于本地实际情况,详尽分析各类火险隐患,预设各种可能的火灾场景,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应急响应措施。同时,预案还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灵活性,随着环境条件、防控能力的变化及时修订更新,确保其始终贴近实战需求。此外,预案的制定不应停留在纸面上,而应通过定期演练、培训教育等方式,使各级网格管理人员熟悉预案内容,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压实责任。在强化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切实保障生态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免受火灾威胁的关键环节中,首要之务便是以严谨的态度与科学的方法,全面、深入地压实各级各类防火责任。具体而言,应当采取以下几项有力举措:一是层层签订责任状。为构建起严密的责任链条,确保防火任务逐级分解、逐层落实,必须推行“责任状”制度。各乡乡镇、村屯乃至林场、草场等基层单位,均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逐一签订详实明确、权责清晰的森林草原防火责任状。责任状内容应涵盖防火目标、任务分工、预防措施、应急响应、责任追究等多个层面,形成自上而下、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使每一层级的管理者都明确自身在防火工作中所肩负的具体职责,知其任、明其责、尽其力。二是户户签订保证书。防火工作不仅关乎官方机构,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与支持。为此,有必要推动每家每户签署森林草原防火保证书,使之成为全民参与防火工作的有效载体。保证书应详细列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防火规定,如严禁野外用火、妥善处理可燃垃圾、及时报告火情等,并要求居民承诺自觉遵守,如有违反愿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此举旨在提升公众防火意识,营造人人有责、户户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将防火防线延伸至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公民。三是开展易燃物品与输电线路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检查。针对引发森林草原火灾的常见风险源,务必组织专业力量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整治行动。一方面,对林区、草区及周边区域进行地毯式巡查,重点查找并清理枯枝落叶、废弃塑料、秸秆等易燃物,消除潜在火源;另一方面,对穿越林草地带的输电线路进行细致检查,严防因线路老化、接触不良、短路等原因引发火灾。排查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对于发现的隐患点,应立即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与完成时限,确保整改到位。同时,建立常态化的巡检机制,定期复查已整改隐患点,防止问题反弹。四是确保责任落实无盲区、防火责任全覆盖。在压实责任的过程中,务必杜绝任何责任空白或疏漏,实现防火责任网络的无缝对接。既要关注重点区域、关键时段的防火工作,也要兼顾偏远山区、人迹罕至之地,确保无论地域如何偏远、条件如何艰苦,防火责任都能得到有效落实。此外,还应强化部门间、地区间的协同配合,打破条块分割,形成防火合力,共同构筑起立体化、全天候的森林草原防火屏障。
三是加强教育。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宣传教育不仅是预防森林火灾的第一道防线,更是普及防火知识、提升公众防火意识的关键路径。因此,必须将宣传教育置于森林防火工作的核心地位,使其成为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共筑防火屏障的强有力引擎。首先,我们要把宣传教育视为森林防火工作的“第一道关口”。这意味着,在所有与防火相关的举措中,宣传教育应率先启动,贯穿始终,形成一道坚实的思想防线。这道关口需严防死守,确保其发挥出源头防控的功效,从思想层面杜绝火源隐患的滋生。具体实践中,应结合季节变化、节假日等关键时间节点,以及林区活动频繁、火险等级升高等敏感时期,及时开展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其次,深入宣传防火法律法规是强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法律法规是规范行为、维护秩序的基石,对于森林防火而言,更是约束不当用火行为、惩治违法行为的有效武器。我们必须加大对《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解读力度,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手册、制作普法视频等多种形式,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了解森林防火的法律责任、违法后果以及举报途径,从而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防火规定,主动参与到森林防火的法治化进程中来。最后,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必须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效果。横向覆盖上,要确保宣传教育触及各行各业、各类人群,无论是在林区生活劳作的居民,还是进入林区旅游休闲的游客,或是负责林区管理的工作人员,都应纳入宣传教育的范畴,实现防火知识的社会全覆盖。纵向深入上,要推动防火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社区讲座、企业培训、家庭科普等活动,让防火意识深入人心,形成全民防火的良好氛围。只有当防火知识真正成为社会共识,人人心中有防火、处处可见防火行动,我们的森林防火工作才能筑起坚不可摧的人民防线。
总的来说,森林防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上下一心,合力共为。让我们共同携手,坚守岗位,扎实工作,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共同筑牢森林防火的铜墙铁壁,为守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2024年防灾减灾工作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分析当前xx县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2024年全县防灾减灾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深刻认识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防灾减灾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xx县地处〔具体地理位置〕,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率高。地震、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防灾减灾工作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只有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才能在灾害发生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二)防灾减灾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自然灾害不仅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也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一次重大的自然灾害可能会摧毁基础设施、破坏生态环境、中断生产经营,导致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防灾减灾工作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防灾减灾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任务。防灾减灾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稳定。自然灾害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影响国家形象、破坏国际合作。我们必须把防灾减灾工作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二、客观分析xx县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自然灾害形势严峻。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xx县自然灾害呈现出发生频率高、灾害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地震、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等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二)防灾减灾基础薄弱。目前,xx县防灾减灾基础还比较薄弱。一是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滞后。防洪堤、排涝设施、地震监测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难以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二是应急救援能力不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不足,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淡薄。部分群众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不完善。xx县防灾减灾工作机制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一是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防灾减灾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但目前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存在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等现象。二是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自然灾害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和发布还不够及时、准确、全面,信息共享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灾害评估和恢复重建机制不完善。灾害发生后,对灾害损失的评估和恢复重建工作缺乏科学、规范的指导,影响了恢复重建的效率和质量。
三、明确2024年全县防灾减灾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一)工作目标
2024年,全县防灾减灾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县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任务
1.加强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一是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网络。加强气象、水文、地震、地质等自然灾害监测站点建设,提高监测精度和覆盖面。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各部门之间监测数据的互联互通。二是提高灾害预警预报能力。加强灾害预警预报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预警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建立健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2.强化灾害风险防范体系建设。一是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和评估。组织开展全县自然灾害风险调查和评估工作,摸清灾害风险底数,为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加强灾害风险管控。建立健全灾害风险管控机制,对重大灾害风险点进行重点监测和管控。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等的灾害风险评估和管理,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整合现有应急救援力量,建立一支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二是完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加大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投入,完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体系。建立健全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调用机制,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调用。
4.推进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一是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二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培训。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应急管理人员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学校、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的防灾减灾教育培训,提高基层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5.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一是做好灾害损失评估。灾害发生后,及时组织开展灾害损失评估工作,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加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根据灾害损失评估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明确恢复重建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三是加快灾后恢复重建进度。加大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投入,加强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进行。
四、切实加强对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防灾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领导,把防灾减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要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责任制,将防灾减灾工作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和单位,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