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xx副书记,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
“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今天是冬至,冬至大如年。在这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美好时节,我们能齐聚xx,举办结业典礼,倍感欣慰。在此,我代表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感谢xx为我们搭建了培养国学传承者的平台,感谢同学们给了我信心与力量。谢谢你们!
今年是九紫离火运的第一年,传统文化复兴的钟声正式敲响。国家立法承认道教是中国本土唯一的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xx大学是中国大学皇冠上的明珠,是顶级专家学者集中的殿堂,是顶尖学子求知的学府。在座的各位都是的精英,大家为增长国学知识,更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xx学习国学知识,可谓三生有幸。
日月如梭,时光荏苒。从10月19日开班到现在,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与地山谦博士、梁博士,共同讲授了26堂课,还进行了两次集中答疑。其中地山谦老师讲授了《周易64卦概要》、《周易与风险管理》、《周易与交友之道》、《周易婚恋观》等课程;梁博士讲授了《经占的概念、价值及起卦方法》、《周易基础知识》、《周易观象论》、《经占解卦方法体系》等课程;我本人讲授了《六个小时学会看八字》、《八字看财官印食》、《八字看婚姻、看疾病》、《教大家如何找八字中的贵人、如何预防小人》等课程。我们的课程都是非常讲究实用性、接地气的课程,能直接指导学习、工作与生活,周易的方法论能为我们指点迷津。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共同走过了充满智慧与启迪的国学之旅,共同探索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与博大,共同体验了国学经典的智慧与魅力。
有志者,事竟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44名同学,全部通过考试。做到了“乘兴而来,来有所学,学有所成”,恭喜你们!在八卦中,44是巽卦,为文昌位,属木,季节属于初夏,木火组合就是传统文化。巽为风,君子之德风,预示同学们将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排头兵,把传统文化的暖风吹遍全国乃至全世界。44名同学,就是44颗种子,撒向大江南北,一定能沐浴时代的阳光雨露,生壮根、开盛花、结硕果!
盘点过去,我认为,首期国学研修班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学习有热情。大家把周易看成是智慧宝典,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科书,是人生避坑的指南,是百宝箱,是万花筒,里面应有尽有,可以各取所需。正因为如此,大家听课非常认真,表现在答疑环节,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水平、很有见地。课后,我与很多同学不止一次交流过,有的一次通话长达1个多小时。
第二,高手不少。我们这个班,不少学员易学功底深厚,可谓卧虎藏龙。正所谓“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青出于蓝而可以胜于蓝。我们的同学,都是佼佼者,即将发言的高林、孙小凤、郑文等三位同学就是代表。
第三,进步很显著。应当说,从大衍筮法到八字命理,从玩索有得到修、齐、治、平,我们教学相长,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经验。同学们每天都在成长,可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特别是一些零基础的新手,通过学习,也能简单分析八字了,更厉害的会通过八字看出居家周围的建筑特征,把原来放错位置的东西调整到位,非常了不起,为同学们点赞。
总之,两个多月的学习,理清了思路,达成了共识,增强了信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同学们,结业不是结束,而是全新的开始。在此,我提三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我们生逢其时,我们要主动扛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旗帜鲜明弘扬周易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第二,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周易几千年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就在于应用,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希望大家联系实际,结合工作与生活,在用中学,学中用,不断提高学易用易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用先人积累的智慧更好地服务社会。
第三,希望大家活学活用。“日月为易,象阴阳也。”这是说文解字中对“易”字的解释。“易”字,上为日,下为月,合二为一就是阴阳变化。周易系辞传强调“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我在讲八字命理时曾反复强调,不能凭单一个因素就下结论,而要综合考虑刑、冲、合、会、破、墓、穿、绝等多种变化。特别要注意的是,当一个人的八字原局不好时,我们一定要带显微镜去找其中的有利因素,当好的心灵按摩师,这是趋吉;当一个人的八字原局很好时,我们一定要细心去寻找其中的潜在隐忧,要防患于未然,以免功亏一篑,这是避凶。
周易是群经之首,博大精深,能窥其一二者便是人中龙凤。我们所遇的人千千万,能因易结缘,因易而萃聚xx,这是冥冥之中的天意。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友谊会历久弥新、地久天长。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期结业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在xx大学授课,持续培养国学人才。第二期我们增加了奇门遁甲课程。于城道老师是奇门遁甲领域的顶尖名师。我们会坚持做线下的xx国学沙龙,还会做基于AI的线上国学平台,欢迎有志者参与。勤劳而智慧的祖先们曾经创造和发明过很多好东西,但由于历史原因,眼睁睁看着有些祖辈的智慧结晶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中,让人扼腕叹息。所以,抢救和保护这些沧海遗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传播国学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同人于野涉大川,星星之火必燎原。我坚信,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我再次邀约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同学,欢迎大家在我们的搭建的国学大舞台上发光发热!
最后,再次感谢xx,感谢xx感谢各位老师,感谢班主任xx老师,感谢同学们!
谢谢大家!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
承蒙xx各位领导的精心筹划、组织实施与xx省xx、xx市文联各位老师的周到陪伴,以及xx职业技术学院的后勤保障、现场摄影跟拍团队老师们的辛苦工作,让我们在收获了新知识的同时,还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对各位的辛苦与付出,学员们都感恩满怀,更会铭记于心。
回顾十天来紧锣密鼓的学习,主办单位为我们多方延聘名师,科学安排课程,从指导思想、创作理念、创作实践等层面都大大提升、甚至更新了我们的原有认知。
十一节大课中,有创作与批评思想上的引领指导,有创作规律上的研究分析,有针对各个文艺门类的品鉴批评方法和批评工具的介绍,让我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有:xx传达的有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路径与重大意义的阐释,他着重强调的“旧邦新命”一词令人感奋不已;xx提出了“如何认识历史,决定了如何判断艺术作品”这一论断,他所强调的“必须牢牢掌握中华文明的审美权”令人振聋发聩;xx站在数字技术革命的前沿,带来了文艺与智能传播领域的最新信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瞭望未来图景的新窗口;xx从灿烂的中华文明史讲到近现代中西文明的冲突融合,更聚焦“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刻内涵,作了科学展望,为我们指明了方向;xx总结阐释了丝绸之路上的四大文艺现象,并用大量鲜活的图片,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艺术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发生的流变,不仅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其研究方法也极富启发性;xx站在戏剧创作一线,分享了他四十年创作实践中的深切体悟,从他丰富的创作案例解析中,我们领略到了一个富有人文情怀和大历史观的优秀文艺创作者的风采;xx则侧重于文化产业这一领域,以舞剧《只此青绿》等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实践为例,分别从选题、解题、创作、推广、运营、传播六大环节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优秀文艺产品是如何炼成的,充分展现了一个文化央企在新时代的守正创新与使命担当;xx带领我们回到艺术美学的研究现场,用“流溯”二字形象地概括出双脉汇通、双源并流的中国当代艺术新美质,为我们当前的文艺评论提供了非常先进的批评工具;xx的讲座由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文心”理论切入,重点展示了近年来我国主题美术创作方面的丰硕成果,一幅幅画作、一件件雕塑,都是对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的生动实践;xx所倡导的美育即行动、从成人到化人,不仅语重心长,而且引人深思;关于国家艺术基金的申报细则与注意事项,xx带来的讲座干货满满,在同学们当中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更激发了大家积极申报的热情。
此外,两场别开生面的圆桌论坛,也令人赞叹,学员们有机会与顶级名师面对面交流,必将对各自今后的研究与创作带来深远影响。
在三场小组研讨当中,学员们结合学习收获与个人工作实践,也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在思想的碰撞当中加深了了解、拓展了知识的疆界。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