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公司D委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D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把握行业发展和企业经营规律,按照市委“两抓两增”工程要求,通过构建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力、落实同步的D建“五融五提升”工作方法,推进D建和业务双融双促,以高质量D建引领赋能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推动D建与人才事业融合,提升D组织凝聚力。聚焦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使命,以建设为统领,用D的创新理论把航定向,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思想引领。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开展思想教育,形成“D委会引领学、中心组示范学、D支部跟进学、宣讲培训系统学、专题研讨分享学”五学联动思想教育模式,累计开展第一议题学习242次、D委理论中心组学习55次、D支部集中学习452次,D员干部讲D课75次受众1566人次,各类宣讲39场受众776余人次,“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不仅要做到而且要做好”成为集团上下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二是强化培训培养,提升素质能力。常态化开展D员干部能力和业务能力“双提升”工程,定期采取“D建+业务”“线下+线上”“理论培训+专业技能”“请进来+走出去”等模式,将D的建设、国企改革、制度法规、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纳入培训内容,促进D员干部在思想和业务能力上双提升、两促进。
(二)推动D建与公司治理融合,提升D组织领导力。始终把加强D的领导贯穿公司治理全过程,努力把D建优势转化为公司治理效能。一是加强D的领导,提升治理效能。集团及所属子公司均实现D组织全覆盖、D建进章程100%。认真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体制,集团及子公司D委(支部)书记、董事长(执行董事)“一肩挑”,D委会、董事会、经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D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在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有效保障。层层出台“三会一层”议事规则及“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事项清单,明确D组织前置研究重大事项的权责边界、内容和程序,各级D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充分发挥。二是健全监督考核机制,提升工作质效。以经营业绩和发展质效为导向,创新建立“五比五晒”工作机制、“学比促评”机制,开展“发展体检”把脉问诊,并结合日常督查、纪检审计风控监督,构建统一的工作监督考核体系,并与干部“红黄榜”机制有机衔接,营造激励先进、倒逼后进、人人奋进的发展生态。
(三)推动D建与深化改革融合,提升D组织创新力。坚持用改革创新思维突破瓶颈、打破束缚、提升发展能级。一是找准发力点,以三项制度改革激发动能。围绕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精准发力,推行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选拔素质强、思想素质好、懂经营、善管理的中层管理人员22人;制定《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办法》,建立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调整管理人员3人、不胜任降级4人;实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优化全员薪酬结构、强化绩效激励,有效激发了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立两年来,服务各类单位超1万家次、服务各类人才30.53万人次,实现营业总收入37984万元,年均增长18.10%。二是找准结合点,整合资源蓄力成势。聚焦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创新推出“一岗一区三机制”,建立D员先锋岗/示范岗19个、D员责任区101个、选派项目长6个、组成突击队4个,以D建机制激发实干担当活力。搭建的省首家赋能型人才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市人才大厦,目前引进科研机构、特色产业、创新孵化等企业14家,入驻率75%。搭建的集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人才培训教育、考试评价、职业规划、创新孵化于一体的省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基地及信息化人才考试评价中心,年服务高校毕业生、青年人才5万人次以上。三是找准切入点,解决发展困境实现突围。针对武装押运板块非主责主业市场大幅萎缩、效益下滑实际,对内优化线路、压降能耗、培育新的增长点,与30余家单位建立车辆维修养护合作关系,累计服务车辆近500辆次,对外通过国有股权公开转让方式实现区域行业整合企业转型发展。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