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美乡村的基础环节。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进城市,导致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镇,出现了空巢家庭、隔代家庭等养老新问题,农村养老问题成为政府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大课题。
近年来,X市切实以老年人需求为出发点,用足用活政策、整合优化资源,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农村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X市先后出台印发了《X市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X市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修订了《X市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幸福苑建设运行管理办法》。从政策制定、设施建设、规划用地、人才培养、税费减免、经费保障等方面予以保障。
积极探索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社会参与为辅助的睦邻互助养老新模式,有效解决独居、留守、高龄、残疾、失能等老人的日常生活。一是建立“孝善基金”,解决老年人“吃饭钱”。鼓励子女按标准缴纳赡养费,加上其他资金形成“子女自愿缴纳赡养费+村集体经济补贴+帮扶单位资助+爱心捐助”农村孝善养老模式。二是建设周转房,解决老年人“居住难”。按照“产权归公、免费入住、循环使用”的原则,由政府统一修建,村委会统一管理的公建民住用房免费提供给特困、高龄、低保、困难退伍军人等特殊老年群体,现已建成集中居住点108个、住房1000余套。三是购置配餐用车,解决老年人“吃饭难”。为农村互助幸福院配发27辆送餐车,建成老年配餐就餐室72个,构建“老年幸福餐厅+老人预约订餐+上门助餐服务”的配送餐服务网络,切实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吃饭难疏通“最后一公里”。四是推行“公益志愿”服务,解决老年人“照护难”。政府积极发动志愿者对特殊群体提供打扫、看护、陪伴、体检等照料类服务。
为充分了解农村老年人养老困难及所盼所想,调研组对5个养老机构及36名60岁以上农村老年居民开展了问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