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司法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2024-12-20 09:50:03 682

 

 

2024年以来,x区司法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诚履职、担当尽责,推动全面依法治区和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提质增效,成效良好。打造的“彩虹桥”148公共法律服务综合品牌获评全省“优秀148品牌”、“律色振兴”148公共法律服务项目获评市级优秀148品牌称号。

一、工作成效

(一)增强D建设,发挥D建引领作用

一是旗帜鲜明讲抓。自觉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通过D组“第一议题”学习、D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常态化开展忠诚教育和D性教育。第一时间传达学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法治思想、文化思想及《“3820”战略工程启示》《中国共产D纪律处分条例》等,共开展各类学习活动22次,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三个规定”“十个严禁”等铁规禁令,修订《x区司法行政系统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确保廉政风险点、重点岗位人员的监督管理有章可循,开展节前廉政谈话25人次,参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2场次。扎实开展D纪学习教育,召开“以案促改”学习交流活动,引导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把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摆在重要位置,D组重视网络舆情管控工作,组织网络宣传员在线转发、阅读、评论相关文章链接。

二是司法行政D建工作不断强化。始终把D的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谋划D建工作,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D员、谈心谈话等制度,推动D员干部经常以D的要求进行自我检视。坚持D建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持续打造“鼎尚”D建品牌,创建“D建+公共法律服务”队伍,深化结对共建工作,积极参与共建单位普法宣传、文明创建等活动,以D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司法行政队伍凝心聚力,开展志愿服务和慰问83场次。今年,获评“全区先进基层D组织”和“x区第一届区级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

(二)聚焦中心工作,积极主动作为

一是创优营商环境。依托“微公证”服务模式,持续开展企业办证“一趟不用跑”服务,为企业提供免费公证法律咨询135次,运用“一趟不用跑”服务模式办证15件。持续推进法律援助经济困难证明告知承诺制,与民政局信息共享,实现低收入人群、残疾人法律援助“免证申请”。完善“援裁衔接”纠纷化解机制,推进“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品牌建设,做好区人事劳动仲裁院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受理劳动仲裁法律援助案件67件,出具法律意见书20件,解答法律咨询300人。持续推进“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汇总42家区直部门清单项目214项,推动责任部门主动开展普法宣传。创建法治企业示范点1个,开展进企普法宣传6场。继续在全区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组织各单位对现有保留的证明事项进行再次清理,保留证明事项313项,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改善营商环境。

二是开展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工作,充分发挥各普法成员单位的力量,开展扫黑除恶、《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等专项普法宣传活动2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接待法律咨询50余人次;加强对重点领域、特殊人群的管理帮扶,开展民间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和黑恶势力线索摸排,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防止民转刑案件发生。

三是助推乡村振兴。以“八五”普法规划为统揽,充分发挥1支‘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队伍、16名村(社区)法律顾问、395名“法律明白人”、316名“法治带头人”的作用,深入开展“法治进乡村”活动,打造农村法治文化阵地,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增强农村群众的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63场次,顾问律师参与调解40件,协助村居制定村规民约和管理规定68件,提供其他法律服务755件。

(三)筑牢社会维稳防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织好人民调解“多元化解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建设,在物业小区推广“楼宇枫桥”机制,以“D建+公共法律服务”模式主动参与基层治理,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化解在基层。以公共法律服务点为依托,线下引入多元纠纷化解力量,整合行政复议、婚姻家事、城建征迁、教育纠纷、劳动纠纷等调解资源,并与刘福华、陈开胜、陈治平等“调解能手”工作室加强对接,及时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鼓励和吸收台胞参与法治建设,聘请台胞江香莲同志作为区人民调解中心台胞调解员,负责参与涉台企、台胞等民间矛盾纠纷的协调与处置;设立罗星街道商会调解工作室,发挥商会在化解涉企纠纷、促进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

二是加强重点人员管控帮扶工作。联合民盟x区工委打造“黄丝带帮教”基地,开展联合社会帮教行动。对接榕城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戒毒系统民警到社矫机构学习实训,推动警力资源向社区矫正工作延伸使用。充分运用福建公安云搜网和省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两大“技防”手段,常态化开展信息化核查工作,有效防止脱管、漏管情况的发生。以实现社区矫正教育矫正特色化为目标,采用“阳光+”一县区一品牌项目带动的方法,分级处遇,分类施矫,延伸打造社区矫正“五色教育法”,即开展“黑色”警示教育、“红色”爱国教育、“蓝色”技能教育、“橙色”正心教育、“绿色”公益教育,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效能,促进社区矫正对象更好的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扎实推进安置帮教工作,协助解决安置帮教对象公租房申请、办理恢复户籍等具体问题,在春节期间,慰问因病或家庭困难安置帮教对象;落实双列管制度,对重点安置帮教对象按照“一人一策”的原则进行分类定级、分析研判、精准帮扶。

(四)践行司法行政为民,提升法律服务质效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