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乡村绿化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风貌的关键举措,承载着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殷切期盼,关乎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扎实落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绿化工作,将其纳入当前重点工作议程,多次专题研究、实地调研,决心举全市之力打一场乡村绿化的攻坚战、持久战,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对全市今冬明春乡村绿化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助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乡村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乡村绿化,提升乡村生态质量,就是在基层践行这一科学理念。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种花,增加乡村绿色植被覆盖,能够有效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少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将绿色发展福祉实实在在送到百姓家门口。
当前,随着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品质有了更高追求。过去部分农村地区存在村容村貌差、公共空间杂乱、缺林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绿化成果能与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药材、食用菌等林下作物,养殖家禽家畜,拓展产业增收渠道;依托优美绿色田园风光,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新业态,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力”、积累“绿色财富”,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近年来,我市在乡村绿化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乡村绿树环绕、生态宜居景象初显。但对标先进地区,审视自身工作,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各县区、乡镇之间工作进展差异较大,部分基础好、起步早的乡村绿化已具规模、形成特色;但一些偏远山区、经济薄弱乡村,受制于资金、观念等因素,绿化工作推进缓慢,村庄绿化率低,有的甚至存在绿化“死角”,整体绿化格局参差不齐,影响全市乡村绿化协同共进。
部分乡村绿化缺乏系统、长远规划,存在盲目跟风、随意种植现象。未能充分结合村庄自然地理、民俗文化、产业布局等实际情况,树种选择单一、搭配不合理,景观效果差,生态功能发挥受限,难以彰显乡村个性与特色,“千村一面”问题突出,绿化成果持久性不足。
“重栽植、轻管护”现象普遍,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缺乏专业管护队伍和常态化管护资金投入。新植树木因浇水不及时、病虫害防治不力、人为破坏等原因,成活率、保存率不高,年年栽树不见树,造成资源浪费,挫伤群众参与绿化积极性,制约乡村绿化持续健康发展。
对此,我们要清醒认识、直面问题,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攻坚克难,补齐短板,全面提升乡村绿化工作质效。
今冬明春,我市乡村绿化工作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体布局,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以“增绿量、提绿质、创特色”为目标,高标准、高质量实施系列绿化工程,确保全市乡村绿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