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产业园区聚焦精细磷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光学仪器)、新材料等特色产业,积极探索科学引才育才机制,持续开展各类人才活动,汇聚人才资源队伍,打造企业人才“强磁场”。政治站位突出“高”,创新管理体制,让人才“活起来”。积极探索党管人才的有效途径,坚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先后对园区过渡期人才引进、人才创新项目申报等重大事项进行专题研究。方式方法突出“新”,创新引才机制,让人才“引得进”。聚焦磷化工、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积极向省委统战部申报成立x省党外知识分子服务基地,14名高校、企业、园区骨干组成专家服务团。空间舞台突出“广”,创新激励机制,让人才“干得好”。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人才激励政策,积极动员园区企业申报省、市、区人才创新项目,x三环中化等3家企业各获得人才创新项目奖励经费3万元。家底排查突出“实”,创新服务机制,让人才“留得住”。建立园区领导包保服务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定期联系走访企业,精准摸排企业人才录入行业人才数据库,通过柔性引才方式引进昆明理工大学刘翔教授担任昆明凯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副总。
下一步,园区将继续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保障。着眼“引得进”,进一步优化人才招引平台。积极发挥政策导向,重点跟踪服务相关人才项目,开展高端人才寻访活动。立足“留得住”,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平台。依托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科研基地、学术交流合作项目,择优对引进的创新人才和团队进行重点培养,持续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保证“用得好”,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充分运用好省级安排的“金融特派员”,为园区企业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加快推进园区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x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打好人才汇聚的工作基础,持续推动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有效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截至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上升至211家,从业人员上升至12355人,从事科技研究开发人员上升至3965人,带动高新技术企业的营业收入上升至146.4亿元。以科技计划项目为抓手,通过项目的实施引入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带头人、创新领军人物。“借智聚力”培养和打造一批助力x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人才队伍,共有117人被认定为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2人被认定为省级学术带头人,75人被认定为市级科技特派员。注重创新平台的搭建与完善,集聚了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共有8家科技众创空间和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总面积25640.82平方米、可提供工位数702个、双创孵化器服务人员数量132人、双创孵化器管理人员数量54人。
下一步,将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理念,不断深化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为建设科技创新的热土、人才汇聚的高地、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以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推动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和企业一起精准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以人才的聚集为引领,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通过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吸引人才的良性循环。以“国际科创生态城核心区”建设为突破,构筑科技创新高地、人才汇聚磁场与产业升级新生态。以万达双塔南塔为核心节点,建设一个在全省范围内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国际科创生态城核心区和标杆级孵化器。联合前卫、金碧、棕树营等街道,充分利用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招、集群引进”的创新机制,成立专项工作组,分赴北京、上海、深圳、武汉、西安、成都六个赛区开展精准招商活动。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万达南塔,设立分支机构并开展实质运营,以此作为撬动点,构建一个科技创新与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孵化出一批经济新增长极,塑造x区的崭新名片,构筑科技创新高地、人才汇聚磁场与产业升级新生态。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