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单位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单位实际,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机关公信力和服务水平,为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本年度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成立了以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了《**单位2024年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将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单位年度重点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建立了定期调度、信息报送、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确保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开展信用知识培训。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信用知识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讲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政策法规和实践经验,提高干部职工的信用意识和业务水平。开展信用宣传活动。结合“3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推进政务公开。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通过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渠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务信息,包括政策法规、办事流程、工作动态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将公务员个人事项报告、廉政记录、年度考核结果等纳入诚信档案管理。加强对公务员的诚信教育和考核评价,将诚信表现作为公务员考核、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
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结合单位职能,制定了行业信用评价办法、信用承诺制度、信用修复制度等信用管理制度,规范行业信用管理行为。开展信用评价。对行业内企业进行信用评价,根据企业的信用状况,将其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并实行分类监管。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在行政审批、项目申报、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对信用不良的企业,加大监管力度,依法实施联合惩戒。加强信用监管。建立健全行业信用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对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依法列入“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提高企业违法成本。
加强信用信息归集。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归集本单位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信用信息,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检查、信用评价等信息,并报送至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进信用信息应用。在行政审批、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资质审核等领域,积极应用信用信息,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优先支持,对信用不良的企业和个人依法实施限制。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信用查询、信用报告等信用服务,方便社会公众了解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加强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信用信息的采集、存储、使用、传输等环节的安全管理,确保信用信息安全。
通过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机关公信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干部职工的信用意识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更加务实,办事效率更加高效,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
通过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开展信用评价,加强信用监管,行业信用监管成效显著。企业的信用意识明显增强,违法违规行为明显减少,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同时,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优先支持,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