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诚是马克思主义政D对D员的根本要求和规矩,是每个D员干部必须恪守的D性原则。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的风险挑战严峻复杂,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忠诚教育,确保广大D员干部在思想上上行动上与以同志为核心的D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D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一、统一思想,深刻领会忠诚的内涵要义
忠诚强调导向,是自觉自愿的情感归属和行为的有机统一,是内在精神品质化为外在行为的现实表现,要求每个D员作为主体积极参与D和国家事务,将忠于D、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作为干事创业的根本遵循。忠诚以马克思主义建D学说为理论指引,性是马克思主义政D的根本属性。作为组织,马克思主义政D有着明确的纲领和任务,旗帜鲜明讲是其突出表现和本质要求。D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共产D员要保持绝对忠诚的品格,认为“我们共产D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D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忠诚是“忠诚形态”在层面的具象化映射,具有普遍性的强制约束力。深刻指出:“全D同志要强化D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D员,第一职责是为D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D同心同德。”“志正则众邪不生。”D员干部只有保持一颗纯洁忠诚的心,方能心怀坦荡、虚怀若谷,稳得住心神、经得起考验,争当上的明白人和事业上的实干家。只有确保全D上下一心,在D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才能使全D步调一致向前进。忠诚以覆盖全体D员尤其是抓住“关键少数”为着力点。D内不存在任何享有特殊权力的D员,也不存在任何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明确指出,全面从严治D,要“坚持对象上全覆盖,面向D的各级组织和全体D员,做到管全D、治全D,重点是抓好‘关键少数’,管好D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把手’,在管D治D上没有特殊D员、不留任何死角和空白”。因此,加强忠诚教育要面向全D,要牢牢扭住“关键少数”这个牛鼻子,以D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为重点,以上率下,着力净化生态。
二、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忠诚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D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想在上立得住、行得远,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就必须对D、对国家、对人民绝对忠诚。换言之,新时代忠诚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广大D员干部坚守对D、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忠于D、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我们D成立以来忠诚教育始终强调的基本内容。
(一)忠于D
做到对D忠诚,就要忠于共产主义信仰。人生一世,信仰是安身立命之根本,对于用特殊材料做成的共产D员来说,尤是如此。《法苑珠林》曾言:“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也就是说,若一个人缺少信仰,往往就会成为他人嘲笑的对象。深刻指出,D过去之所以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战胜千难万险,是因为共产D人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仰。历史已经证明必将继续证明:只有坚守和践行共产主义信仰,坚定和笃行共产主义信念,才能推动D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反之,D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20世纪末,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巨大损失,也给予了今天我们D的建设许多经验启示。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重大原因之一,就是苏联共产D人信仰的动摇与缺失。从赫鲁晓夫时期开始,一些投机倒把分子混入了苏共D内,一些老D员又甘于躺在“功劳簿”上,更有甚者宣称:“我当然是一个共产D员,但是,我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如此焉能不亡D亡国?
(二)忠于国家
忠于国家源于D员干部对祖国的理性认同和炽热情感,与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D人深厚绵延的爱国情怀,是新时代忠诚教育的重大主题。中华民族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对中华儿女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和牵引力,积淀产生了忠国爱国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的理念深入人心,赢得了广泛共识,涌现出了一大批为广大人民所讴歌效仿的忠国报国之士,为我们国家发展、民族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中国共产D作为忠国爱国的坚定继承者和倡导者、真实引领者和践行者,更要笃志躬行、脚踏实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同时,国家的阶级性、具体性和历史性也决定了“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来决定”。在当代中国,忠于祖国与忠于D、忠于社会主义是密不可分的,共同熔铸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火热实践中。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D、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爱国行为不是抽象的,需要有正确的方向和可靠的保证;爱国情怀不是空洞的,需要一定的可行性载体。对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D人而言,忠于国家就是要时刻保持赤胆忠心,从小事做起,从细节着手,通过做好本职工作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伟业。
(三)忠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