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革命诗词的教育价值
2024-08-30 09:20:02 685

 

 

中共中央发布的《D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要求“推动D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对革命诗词在D史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作出充分肯定,强调“充分发挥文献档案、红色书信、革命诗词等教育价值”,为重视发挥革命诗词的教育价值、创新D史学习教育的内容载体和方式方法提供了科学指导。

一、高度重视革命诗词的教育价值

革命诗词是具有革命情怀甚至亲身参加革命战斗实践活动的一大批诗人撰写的体现革命认知和革命规律的红色诗词。革命事件的真实性、革命实践的残酷性决定了诗人们在撰写革命诗词时往往以写实为主。诗词有许多是直接对于重大历史事件或革命进程的写实,《七律·长征》中的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生动展现了长征途中革命者不怕牺牲、无惧挑战、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艰辛历程。陈毅在参加D的七大后写下《七大开幕》一诗:“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以写实为鲜明特点的革命诗词不仅反映诗人自身的革命心路变化,而且蕴含着对中国共产D领导革命的大事件以及具体历史节点和进程的生动诠释。革命诗词反映D在革命时期的基本历史,与开展D史学习教育要求学习D在革命时期的历史具有高度契合性。

学习领会D的思想理论是开展D史学习教育的基本要求。革命诗词的诞生过程具有特殊性,是革命诗人的思维过程、思想状态与革命实践历程有机结合的产物。李大钊1918年12月写下诗句,“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坚信共产主义一定会胜利。贺敬之在为《诗词全编鉴赏》写的“代序言”指出,“诗词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艺术结晶”。革命诗人在诗词创作的过程中,会将已经掌握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等原理性的科学方法,运用于处理火热的革命与诗词创作之间的关系;会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融入与革命相关的诗词意象选择和分析描述中,从而使这些革命诗词超越一般诗词的意境和内涵,被赋予了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的诸多科学思想认识,从而体现着中国共产D人诸多与革命直接相关的理论观点。学习感悟革命诗词中蕴含的D在革命时期的思想理论,与开展D史学习教育要求学习D的思想理论具有高度一致性。

指出,D史学习教育“要教育引导全D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D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革命诗词既是革命诗人群体的内心情感和志趣的真情流露,也是革命诗人群体对革命跌宕起伏、百折不挠、悲喜交加等状况的真实反映。夏明翰烈士在就义前写下诗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方志敏面对敌人死亡的威胁,在狱中写下诗句:“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学习领会革命诗词承载的D在革命时期的各种精神品质,与D史学习教育要求学习领会D的精神品质是完全吻合的。这从另一个层面决定了在开展D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革命诗词的教育价值,通过学习解读革命诗词承载的各类精神品质,助力D员、干部更好地学深悟透中国共产D人的精神境界、斗争意志、理想信念、革命情操和人民情怀。

二、科学发挥革命诗词的教育价值

坚持守正创新,有效发挥革命诗词的教育价值。革命诗词是对中国共产D人革命实践光辉历程的真实写照,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和信仰。D史学习教育承担着以史铸魂、立德树人的重任,具有神圣性和严肃性。这就决定了在开展D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发挥革命诗词的教育功效必须首先坚持好守正原则。正如《条例》所指出的,“树立正确D史观,认真学习D史基本著作和权威读本,准确把握D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在D史学习教育中发挥革命诗词的作用时,必须做到心怀崇敬、感情饱满,体现认真、严肃态度,坚决杜绝“哗众取宠”、“博人眼球”式的泛娱乐化现象,避免D史学习教育陷入“低级红”、“高级黑”等境地。同时,在坚持守正原则的前提下,探索革命诗词学习讲解的新形式新方法,改变“灌输式”等传统模式,更多采用“主体式”、“主动式”学习讲解新方法新方式,在增加吸引力和参与度中提升革命诗词对D史学习教育的价值和作用。正如《条例》所强调的,要“充实D史课程,丰富D史教育形式,提高D史教学质量”。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