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失地村民管理工作汇报
2024-07-15 07:40:03 681

 

 

**街道辖内共有企业2216家,街道所辖村居70%土地已流转,“农民失地”成为普遍现象,也成为制约村居长远发展的主要问题。面对绝大多数村居发展动力不足、经济结构单一、群众就业困难等问题,**街道立足产业基础和优势特点,探索以“D建引领、抱团发展、就业优先”三种模式,推动村民增收致富,为失地村居走向共同富裕提供了“**样板”。

一、D建引领,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求变”。

充分发挥D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激发D员干部工作热情和智慧力量,凝聚群众强大合力,牢牢抢抓发展主动权。

一是育强“头雁”队伍。创新建立村居点单、街道接单的“菜单式”点学模式,完善“书记论坛+集中轮训+小班培训+实地调研”干部培训体系,全方位拓宽基层D支部书记、D员干部视野,带动村居发展晋位升级。先后召开书记论坛12期、小班额培训8期、实地调研14次、累计培训D员干部460余人次。

二是D支部领办合作社。探索“D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允许村D支部将政策允许范围内的集体资金作为股份注入合作社,并动员村民以资金、劳动力等形式自愿入股,组成新的资产经营共同体,同步引入现代生产及经营理念,提升农村集体创富能力。目前,**街道共成立12家合作社、D支部领办率达91.67%。如,**村D支部领办“艺升”合作社,通过销售装饰画、家装摆件等方式,实现村集体增收4万元、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

三是培育致富能手。建立“D建+乡村振兴”培养机制,同步打通“优秀农民到D员、优秀D员到村干部、优秀村干部到村支部书记、村支部书记到致富带头人”发展渠道,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同时,建设占地1000平方米的带货主播孵化基地,对有再就业意向的农民进行培训37场次,最大程度挖掘失地农民通过直播创收增收能力,让“小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机”。

二、抱团发展,变“单打独斗”为“合作共赢”。

聚力破解村居因各类资源分散而制约发展的问题,创新“村+”路径,聚集优势资源,实现抱团共赢发展。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