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典型经验材料
2024-07-14 11:50:04 685

 

 

X大学关工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这一命题,全面遵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主动融入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传统文化、科技素养和法治教育这一重点,积极发挥广大“五老”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调动全校各级关工委资源优势,以改革创新的X精神,探索实践关工新路,挖掘凝练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X模式”,使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步入新台阶新常态。

一、融入一流平台,打造先锋关工

66年来,学校永远秉承着“不怕困难、不畏风寒、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的沙枣树精神,正在成长为全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领头羊,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高地和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始终坚持践行“尚德、勤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累计向社会输送23万名各类人才。X人以加强D的建设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扣“三全育人”和“双一流”建设两条主线,强化治理能力建设,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体制机制、科研创新、服务地方等领域,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站在新的起点上,校关工委紧跟学校一流建设步伐,在校D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与学校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始终坚守和践行为D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力奋进,开拓创新,全力紧贴时代发展脉搏,主动融入学校育人大局,以新姿态新举措,抒写新时代关工人新画卷!

二、抓实两个文件,汇聚关工合力

全校关工人严爱相济、润己泽人,自觉做一个对工作有激情、对学生有温情的合格的关工工作者,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发扬“沙枣树精神”,扎根教育、扎根X,积极融入学校第七次D代会明确的重点任务大局中,把X大学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突出的西部一流大学贡献关工能量。

近年来,学校D委始终坚持落实重基层、抓基础、促发展,按照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建设标准,极大促进了全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组织体系建设。2023年5月校D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调整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通知》两个重要文件,从制度上对学校关工委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推进新时代关工委建设和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及委员单位、X大学基层关工委组织及办事机构”等予以明文规范。同时,配套设立了9个学部、8个书院、3个学院和1个附属中学共21个基层关工委,构建形成以学院为中心体,以学部、书院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新架构体系。

自此,学校关工委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了全覆盖。推动班子队伍抓优建强,及时把热爱青少年工作的老同志充实进队伍,加强“五老”队伍专业化建设,学校关工委主任由在职和退休副校长担任,常务副主任由退休老同志担任,副主任由一名退休老同志和一名在职离退休处长担任。各二级单位的关工委主任均由本单位D委书记担任。

三、抓强三融三带,做实D建带关建

D建如何“三带”,关建如何“三融”,这是D建带关建的根本问题。D建“三带”,关建“三融”,这是我校关工委在推行D建带关建工作中的有益探索。这里的D建是指高校D的全面建设,关建是指高校关心下一代重任。D的二十大以来,学校关工委紧紧围绕学校“立德树人”总目标,积极探索新发展理念下,全面实现D建带关建的新工作思路。

(一)学校D委用力带,把关建融入全校D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精英,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学校D委明确指出:大学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对象,并在日常中注重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多次召开专题会听取校关工委工作汇报,审议校关工委工作要点。并作出每年D委常委会要听取一次关工委工作汇报,并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写入D委工作要点的决定,使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正式融入了学校D建工作的议事日程。

(二)书院D委用心带,把关建融进全员D

在新发展阶段,学校“双一流”建设步伐加快,基层治理结构也随之全面创新。目前,学校推动形成了“一体两翼”的组织架构,主要由学部、学院、书院三部分组成。这三个基层组织,是高校的基层单位,负责学生的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等工作,D建带关建在三个组织层面上尤为重要。我们重点抓了三个关建:一是根据校D委的要求,明确规定基层关工委主任由D委书记担任,负责抓总;由一名办公室主任担任联络员,负责抓落实。二是基层关工委办公室设在学生办公室,与学生办公室为一套人员两块牌子。三是针对基层单位的工作实际,为了减少对基层的压力与负担,将关心下一代工作融入基层单位D建之中,精心谋划,统筹推进。

(三)退休D组织用情带,把关建融满基层D

离退休D员是高校D员队伍的宝贵财富。目前,X大学离退休D支部共有23个,离退休D员共有854名,占离退休人员总数的50%。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着力抓了三个难点:一是每个D支部设立一个关工委员,分别与学校21个基层关工委结对共建,每个支部联系1个基层关工委,配合基层单位D委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二是推广法学院D委“退休D员导师制”经验,形成D建目标导向,向全校进行特色案例引导复制,以期创建新的D建导师品牌。目前,全校在各基层单位广泛开展离退休老D员导师制,加强了对学生入D积极分子的培养,提高了入D质量。三是离退休老D员牵手大学生入D积极分子。近几年来,校关工委动员部分老D员担任各基层单位D校教员,为基层单位D校入D积极分子讲D课、做形势政策辅导报告等。“五老”宣讲团牵手各团组织“青马班”,为学生讲形势政策、D史国情区情校情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了解D、热爱D、加入D组织。

实践中,我们体会D建和关建都是“立德树人”,两者的目标指向高度一致,都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D建带关建,“带”最为关键。通过三个层面“带”,使D建从上到下真正带起了“关建”,真正使“关建”融入D建,从而使“关建”有了方向、有了目标,最终也使“关建”落地落实。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