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我结合工作和区情实际,通过深入学习、广泛讨论、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一课题。先后到X街道X村、X街道X村、X村、X村、X村等一些有代表性的村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现场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广泛听取了村“两委”班子及群众的意见建议,对我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对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形成了一些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XX年,自承担全国第一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来,我区全面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村集体找回“真主人”,发展集体经济有了“新盼头”。截至目前,全区86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1.36亿元,非经营性资产4.68亿元,村级集体土地总面积1.26万亩,村集体经营收入总额2310.97万元。
二、探索与启示
村集体发展是实现群众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提升农村基层D组织吸引力凝聚力的内在要求。除此之外,我们在调研中还认识到,村集体发展具有一些独特的、难以替代的作用,值得高度重视:
由此可以看出,村集体经济发展具有独特的“生态位”,找准自身优势,因地制宜的谋求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三、存在问题
尽管从整体上看,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开局良好、前景广阔,但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人员的问题。一是村集体负责同志“领头雁”作用发挥不充分。村“两委”会班子成员要么对自身职责定位不清,发展意识和进取意识不强,仅满足于完成一般日常性工作;要么有发展的意愿,但由于缺经验、缺资金、缺项目、缺技术,有想法,没办法,造成村集体经济薄弱,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二是街道机构改革后,农经队伍“线断网破人散”,普遍缺少专业人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需要。例如,村委会与村集体“分账管理”工作,2018年区政府已经发文进行规范,但现在绝大多数村均未按照规定审批备案。有的村集体,既没有具备资质的会计、也未确定第三方会计机构,内部财务管理不规范,集体财务资产管理存在隐患。三是集体经济发展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尚未成形,缺乏既熟悉农业农村、又了解经济发展及企业管理的人才。
(二)产业的问题。一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活力不够。全区虽然成立了8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但真正有产业项目的村级合作社只有10家,分别是X街道X村,X街道X村,X街道X村,X街道X村、X村,X街道X村、X村、X村、X村、X村,大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都没有实质性的经营活动。二是缺乏有特色的主导产业。有些村里的能人和致富能手,通过特色种植、养殖,自己已经实现了致富奔小康,但大多属于“单打独斗”,没有和村集体经济“挂钩”,没有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三是村集体经济项目进展普遍缓慢。目前,全区37个重点示范村,只有X街道X村、X村和X街道X村3个村、共计600余亩的粮食生产实现全程托管,其它村的项目仍停留在前期筹备阶段。
(三)政策的问题。一是区级层面缺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用性政策。比如,目前,区本级财政还没有设立专门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二是针对村集体的涉农奖补项目较少,对村集体从事公益性、服务性项目,缺少专门的政策支持。三是对村集体管理人员的激励政策不足,村干部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心理。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