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思考与建议
2024-05-19 10:30:01 685

 

 

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D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重大任务,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这一重要论述既标定了新征程干部队伍建设的价值坐标,也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所谓民族复兴重任就是要求干部队伍要有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和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本领,能够承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能在社会前进中通过接续奋斗推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

一、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内在逻辑

干部是D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承担着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职能,肩负着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任务,是推动D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其素质能力高低既关乎自身发展,也关乎D和国家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顺利实现。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政D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D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D。其理论追求的科学性和使命必达的自觉性决定了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性和永无止境的创新性。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很早就提出了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思想和实践总结。马克思、恩格斯在系统总结巴黎公社革命经验时首次提出“社会公仆”概念,并形成“社会公仆”理论。马克思认为,社会公仆没有任何特权,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为避免身份带来的干部腐败和特权问题,要对社会公仆实行全面的选举、撤换、监督和管理制度以及与工人同等的经济报酬制度等。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干部选拔、任用、薪酬、亲属管理等干部管理制度,联系群众制度和反腐败制度等一系列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民公仆思想的内涵。中国共产D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D,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为逻辑起点,始终将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使命型政D建设的应有之义。尤其是D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D中央一直把干部队伍建设放在管D治D、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围绕“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目标,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完整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体系,让干部队伍焕发出新的气象,谱写了马克思主义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二)历史逻辑:D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胜利的坚强保证。D的领导力、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队伍完成使命的素质能力。D的奋斗历程表明,高度重视并始终围绕不同历史时期D的中心任务,与时俱进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既是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D永葆强大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辉煌,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伟大胜利的关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围绕革命需要,主张“才德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标准和路线,通过开办学校、开展整风运动、倡导“知人善任”和“五湖四海”团结方针等,为D培养选拔了一大批对D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成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成立的坚实基石。新中国成立后,为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D专注加强懂、懂业务、又红又专的干部队伍建设。D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出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方针,并写入D章。通过全面整顿干部思想作风,注重培养干部专业素养,制定和完善干部管理制度,破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大量选拔重用讲、专业好、能力强、冲劲足的年轻干部,极大地改善了干部队伍的结构和质量,为D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人才支撑。D的十八大以来,根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围绕“怎样是”“怎样成长为”“怎样用起来”好干部的时代命题,开创性地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通过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D、从严治吏,着力破解“四唯”“不作为、乱作为”“能上不能下”、干部理想信念弱化等长期未除的痼疾隐患和歪风邪气,净化了干部队伍的生态,焕发了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成为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坚强保证。

(三)实践逻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新时代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进入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落实D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靠干部。干部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执行者和奋斗者。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所有战略规划和实施方略最终必然要依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上。打铁还需自身硬。从干部队伍的现状看,干部队伍的总体素质较好,战斗力较强,但也存在敏锐性不强,宗旨意识不牢,担当精神、实干精神和斗争本领不足等现实问题。为此,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D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强调干部队伍要具备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和斗争思维,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涉浪,不断提升能力、专业能力和斗争能力。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D中央立足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对新征程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最新要求,也是新征程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本遵循。

二、D的十八大以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实践探索和经验

D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以同志为核心的D中央在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为新征程进一步加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奠定了基础,开拓了路径。

(一)实践探索

1.新时代D的组织路线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D的组织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D的重要武器,其重点任务就是指导和推动干部队伍的建设。D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拥有9804.1万名D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D,离不开D的正确组织路线的指导。D在成立初期就开始孕育并在D的六大提出了D的组织路线概念。D的十八大以来,完整阐释D的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和“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的新时代D的组织路线。这既是D的历史上一次跨越式的理论创新,也是D首次从治理源头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的根本遵循和实践路径。2020年6月,提出了贯彻落实新时代D的组织路线的“五个抓好”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坚持D管干部,坚持用D的科学理论为干部队伍“凝心铸魂”,选任干部既要重品德又要重才干,为马克思主义政D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一条新路径。

2.明确了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好干部标准体系。为解决干部队伍建设标准不够细化、导向不够具体等问题,在承继“德才兼备”“又红又专”“选贤任能”等传统干部队伍建设标准的基础上,系统思考并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时代的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等重大问题,建立了贯穿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包括共性标准、细化标准和个性标准的好干部标准体系。共性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五条标准”,体现了D对干部队伍建设各个方面的本质要求,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准则。细化标准是从不同角度对好干部标准内涵不断深化,包括“三严三实”“四有”“四个铁一般”“四个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等具体要求,与“五条标准”统分结合、互相支撑,极大提升了好干部标准的科学性和操作性。个性标准是根据干部队伍门类众多、领域宽广、职责各异的特征,对不同系统、不同领域干部队伍建设的差异化要求,比如,要求组工干部要“讲、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等,让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体系更加生动立体,更具有针对性。3.重塑了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能力构成体系。为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以同志为核心的D中央对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新目标。“高素质”是要求干部要信仰坚定、过硬、工作积极、敢于担当等,其中标准是首要素质。“专业化”是要求干部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力、精神和作风等,是以高素质为统领,要求干部既要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与高素质专业化建设目标相匹配的是干部能力构成体系。为了主动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培养新时代好干部这条逻辑主线,对干部队伍能力要求进行由低向高的逐层架构和系统性提升。从改革所需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三种能力,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种能力,再到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所需的学习、领导、改革创新等“八项本领”和、调查研究等“七种能力”,共同形成了新时代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完整论述,并成为指导新时代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具体指南。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