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2024-04-23 10:30:03 689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多年来,中国与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将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使其成为中国推进国际合作、与各国共谋发展共同迈向现代化的新平台。面向未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坚持共建“一带一路”的总体构想,以机制化建设推动务实合作,以合作新成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未来十年共建“一带一路”的原则理念

共建“一带一路”要进一步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传承和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商共建共享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原则和价值导向,也是中国倡导的新全球治理观。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尊重每个国家的国情、道路选择和发展能动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继续将普遍性目标与不同国别区域的地方性目标有机结合,坚持各国都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在自愿参与和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灵活开展政策对接和项目合作,责任共担、成果共享,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通过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使各共建国家真正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

坚持开放、绿色、廉洁。开放、绿色、廉洁是共建“一带一路”结出硕果的成功密码,是共建“一带一路”保持生命力与吸引力的重要前提,更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将继续把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不搞意识形态对立,不搞地缘博弈和集团对抗;不断构建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这既符合中国自身发展要求,也为世界提供了更大发展机遇。共建“一带一路”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还是能源和交通等方面合作,都将坚持绿色底色。中国也将围绕绿色发展搭建各类平台,如继续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举办绿色创新大会,建设光伏产业对话交流机制和绿色低碳专家网络等。同时,在基建、能源、交通、投资、科技等领域创新发展,不断深化绿色合作,打造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更好地建设绿色丝绸之路,携手各国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多、项目多、资金多,廉洁问题是重中之重。只有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建设成廉洁工程,才能确保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质量和合作的可持续性。

坚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继续蓬勃发展的推动力。中国将积极对接、采用具有普遍共识的国际规则与标准,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等权威性国际标准组织的战略对接合作;联合其他国际标准组织成员,推动国际标准制定,确保共建“一带一路”高标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聚焦民生工程和民生项目,在卫生健康、绿色生态、农牧业等多个民生领域,以接地气、聚人心、低成本、可持续为导向,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代表性项目和品牌,把各国人民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继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平衡和综合的方式统筹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多个领域和部门,建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实现贸易、投资、消费、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税收、国民收入、人才培养等环节之间的良性循环,为共建国家发展事业注入强大动能,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以机制化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务实新合作

机制化建设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要通过安全保障、合作平台、服务体系等各方面的机制化建设,推动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

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安全保障机制化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涉及多个国家,各个国家内部、外部环境各不相同,在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安全风险,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为充分保障共建“一带一路”顺利推进,需加强安全保障机制建设,不断建立、发展和完善安全保障体系。要在现有基础上,与共建国家构建互通的安全观念,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共建全球安全共同体。要维护联合国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安全领域多双边合作,积极深化执法、联演联训联巡等合作,帮助相关国家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构建长期和平稳定的安全环境。要与共建国家、有关企业一起扎牢风险防控网,建立安全风险监测和安全保障合作,在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处置多个环节进行沟通和协调,保障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和人员安全。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