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如何在“十四五”开局起步之时担当作为、实干争先,切实提升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工作质量,带领国有企业积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顶梁柱作用,为“十四五”规划贡献国有企业力量,是国有企业领导干部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提升国有施工企业干部管理工作质量的意义
国有企业干部是企业经营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十四五”时期,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强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且对推动企业发展、提高执行效率和稳定人才团队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际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日益增加。随着全球经济进一步深度融合和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到来。国有施工企业承接了诸多国内外大型施工项目,与国内和其他国家的行业竞争对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环境下展开了激励地竞争。为此,国有施工企业必须深入挖掘自有人才潜力,提升干部管理工作质量,增强国企核心竞争力。国企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干部的业务能力及管理水平,打造一支专业强、有担当、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保证企业能够有效抵御、规避风险,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顽强生存。
二、当前国有施工企业干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干部外部流动流失速度过快。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国有企业竞争意识相对缺乏。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企不断改组,市场竞争意识觉醒,行业内部的竞争也愈演愈烈。现在的市场竞争迥异于传统企业间资本、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管理制度和人才资源日渐成为企业间角逐的重要资本。在国有施工企业,一定范围内的人员流通可以促进企业梯队稳定,增强企业造血能力,从而提升企业整体人才质量。企业管理干部流动速度过快则会造成企业人才质量下降,以致出现断档,不利于企业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中层领导干部的提拔任用速度也越来越快,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领导干部工作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再加上私营和外企优厚待遇的招揽,也造成了国有企业干部流动流失严重,对国企干部管理工作造成了较为不利的影响。
(二)干部选拔任免考核流程不全面。目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已建立比较完善的干部选拔制度,明确规定出干部选拔任免的考核标准和程序流程,为干部人事任免提供明确合理的制度依据,在企业执行过程中,基本都可按照人事管理流程进行。虽然流程公正公开,但有些国企仍然会出现结果不公平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干部评价考核标准不够全面客观,考察结果较多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三)干部人事内部流动性较差。当前,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并没有建立健全与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干部人事管理机制,人事制度较为僵化,普遍存在易进难出、易上难下的现象。一方面,对于某些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而言,对其考核和激励的办法不够全面,在激发领导干部工作积极性时,绩效考核所能产生的积极影响相对较小。另一方面,有些企业仍显示出人事管理方法创新不足、缺乏流动性的特点。以国有施工企业为例,部分收尾项目管理不够合理,限制了项目人才的流动和成长。收尾项目主要领导为给后续新项目留人,不愿配合人力资源部的调配,致使无法最大化实现员工价值。由此会产生年轻干部储备严重不足的结果,无法真正实现选贤任能,不利于专业水平较高并具有较强事业心但资历较浅、年纪较轻的人才群体在企业中的发展,进而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干部缺乏创新钻研精神和责任担当。国有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运行体,产能高效和逐利性也是国有企业的职责。然而,有些干部的责任意识较为淡薄,未能很好地处理个人业务和管理工作之间的平衡关系,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业务拓展和生产经营上。此外,有的干部在工作中缺少魄力,缺乏创新钻研精神,在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和瓶颈时出现畏难情绪或推诿责任等现象。如果这样的情况不能得到改善,则会破坏国有企业攻坚克难、创新发展的优良风气,严重影响企业开拓进取的文化精神。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