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我国社会历史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面临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乡村。乡村兴则国兴,乡村衰则国衰,也曾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中国在未来二三十年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不能忽视农村,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忽视农民,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的必然。
二、优先农业发展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近6亿人生活在农村,这一基本农情国情决定了,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裕,乡村振兴是无从谈起的,国家现代化发展也会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稳固的。不把农业发展摆上优先位置,拿出过硬办法,不设法补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这块短板,就无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既定发展目标。所以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于农业农村的优先优越发展从而激发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在于农业的创新发展和产业链的提升完善,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农业强”对乡村全面振兴的龙头带动作用。探索创新型模式优先促进农业发展是对新型城乡关系理论的绝佳把握和成果转化,在此基础上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共同繁荣,为乡村振兴蓄足动能。
三、镇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镇作为近郊镇,近年来紧抓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及转变,深入参与县“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探索适合我镇实际的现代农业产业道路,逐渐形成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为进一步提升我镇现代农业发展效能、拓宽我镇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激发现代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力,近期对我镇现代农业发展相关情况做了详细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镇基本情况
(二)镇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研判
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弹性和收入弹性相比较工业产品而明显不足,因此农产品缺乏市场价格优势,而且投资大、周期长、收润小,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而我县有关农业的财政金融扶持,比如对种粮大户或是种粮经营主体的补贴、对粮食主产区的补偿等,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体系。虽然随着这几年普惠金融的推广,农村的金融服务有所改善,但围绕农业基础设施、农民工转型、扶贫开发、小微企业发展等问题,还缺少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工作。在做好“黄箱补贴”的基础上,“绿箱补贴”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政府支持的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研究、帮助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治理环境,改善农产水利设施等等。另外“蓝箱补贴”,即休耕补贴范围有待扩大。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