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探析
2024-02-02 10:00:02 642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我国社会历史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面临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乡村。乡村兴则国兴,乡村衰则国衰,也曾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中国在未来二三十年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不能忽视农村,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忽视农民,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的必然。

二、优先农业发展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近6亿人生活在农村,这一基本农情国情决定了,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裕,乡村振兴是无从谈起的,国家现代化发展也会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稳固的。不把农业发展摆上优先位置,拿出过硬办法,不设法补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这块短板,就无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既定发展目标。所以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于农业农村的优先优越发展从而激发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在于农业的创新发展和产业链的提升完善,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农业强”对乡村全面振兴的龙头带动作用。探索创新型模式优先促进农业发展是对新型城乡关系理论的绝佳把握和成果转化,在此基础上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共同繁荣,为乡村振兴蓄足动能。

三、镇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镇作为近郊镇,近年来紧抓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及转变,深入参与县“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探索适合我镇实际的现代农业产业道路,逐渐形成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为进一步提升我镇现代农业发展效能、拓宽我镇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激发现代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力,近期对我镇现代农业发展相关情况做了详细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镇基本情况

1.基础资源条件:全镇有土地面积3018公顷,耕地2371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95亩,主要河流3条,X江河最长,全长10公里,植被面积2660顷,森林覆盖率达33%。年均降水量880毫米,年均气温16.7℃,年均无霜期283天。境内水利条件优越,濒临X江,苏乐河贯穿全镇,有低压砼输水管道节水灌溉工程8.5公里,改建塘、库、堰45处,新建三条渠(马桑湾渠道、刘家沟渠道、沙家湾渠道)10.5公里,电力提灌站6座,山坪塘57口等水利设施。地下矿产资源较丰富,X江之滨有河沙、砾石、石英石、石灰石等。

2.区位优势:镇位于县城以西,距县城10公里,全镇总面积62.46平方公里,境内地貌属浅丘中宽谷地域,兼有平坝,省道唐巴线贯穿全境,是县委县府优先发展的“卫星集镇”。目前全镇辖27个行政村,1个场镇居民委员会,全镇总人口3.79万人。

3.发展成效:利用我镇县城近郊区位优势找准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主动承接县委“3+2”农业主导产业,已发展藤椒9662亩、麦冬500亩、油菜20000亩、蔬菜3000亩。依托自身优势,建成葡萄基地500亩、桑葚基地800亩、青脆李基地1000亩。推广地膜花生3000亩,其中优质高产“天紫”牌富硒黑花生1000余亩。召开培训会40余次,发放科技宣传资料万余份,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全面推广大春农作物新技术,稳步推进全县农业生产托管化示范试点工作,深度参与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成果,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1个。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技术扶贫,推广近10个优良品种和新技术,遴选20户科技示范户,发展“一村一品”农业产业优质粮油产业,全域打造优质大米品牌。

(二)镇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研判

1.有关农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不足

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弹性和收入弹性相比较工业产品而明显不足,因此农产品缺乏市场价格优势,而且投资大、周期长、收润小,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而我县有关农业的财政金融扶持,比如对种粮大户或是种粮经营主体的补贴、对粮食主产区的补偿等,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体系。虽然随着这几年普惠金融的推广,农村的金融服务有所改善,但围绕农业基础设施、农民工转型、扶贫开发、小微企业发展等问题,还缺少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工作。在做好“黄箱补贴”的基础上,“绿箱补贴”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政府支持的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研究、帮助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治理环境,改善农产水利设施等等。另外“蓝箱补贴”,即休耕补贴范围有待扩大。

2.人员流失造成劳动力不足

一是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不合理。外出务工劳动力中大部分为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年龄相对年轻的群体,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多为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年龄相对偏高的群体,劳动力素质机构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以X村劳动力为例,全村总人口1382人,劳动力 866人,其中50岁以上劳动力237人,仅占劳动力总数的27.4%,而这部分劳动力刚好是农业从业人数的主要构成部分,他们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50岁以下的劳动力499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7.6%左右,而这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居多。

二是农民老龄化情况严重。受我国人口状况影响,与其他行业一样,农业劳动力自然也逃避不了老龄化严重的现象,加之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低、风险高,年轻力壮的农民大部分不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更加剧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

三是农村空心化问题依然突出。同样以上述统计调查数据分析,X村全家外出务工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15%以上,而这部分劳动力达到 176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0%。一些全家外出打工农户为了子女入学问题,从外地回来后仍然选择在县城内打工,农村空心化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