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十四五”关键之年,在县“四大家”的坚强领导下,教育系统全面贯彻D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某某教育”为抓手,加快教育改革,落实教育扶贫,维护安全稳定,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在D的阳光下享受公平而又优质的教育。
在2023年县人大常委会优化营商环境及人民满意单位评议中,教育局分别以第三名和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单位”和“人民满意单位”称号。
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落实局D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持续加强教育系统D的政治建设,深入推进D建争先创优活动。加强对学校D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加强思政课建设,加强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持续开展“五上”活动,切实转变机关作风。
全面开科开课,坚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卫生教育及健康教育。落实“双减”政策,加强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健康五项管理,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办公平、优质、人民满意教育。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财政优先保障了教育供给,实现了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今年为新三中迁建供地650亩,全面加强城区及农村重点学校建设,三年内,将为城区百姓提供学位5000个,基本满足就学需求。2023年,共补充新教师145人,教师紧缺及老龄化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2023年教育共有17个项目在推进。其中迁建、改扩建的东一小学启航校区、东二小学校区、中心小学等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新建的实验小学、思源小学、新时代学校等正如火如荼建设中;迁建新三中也已写进本次D代会报告中。新学校的建成,将极大改善办学条件,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满足优质均衡就学需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局始终把抓实师德师风建设,拓展教师专业成长通道,内练教师素质,外塑教师形象,作为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组织“学D史、立师德、铸师魂、做合格人民教师”主题教育活动,集体宣誓,重温教师誓词,不忘教育初心;首创“师德讲堂”活动,形式新颖,内容充实丰富,在全市颇有影响。颁布师德师风“六条禁令”,对违纪违规严肃处理。开展教育干部“五上”活动,服务基层学校,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五年来,全县共招录新教师580人,组织各级各类培训18945人次,城乡学校交流支教461人,511人被评为省市县优秀教师、师德标兵。
一是推进普通高中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制定高中课程实施和教学组织管理指导意见,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实湖北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二是全力打造“某某教育”品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三是实施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城区实行集团化办学,小学形成某某小学、某某实验小学、某某小学三大办学集团;初中形成某某中学、某某中学两大办学集团。乡镇实行学区化办学,重点办好各乡镇初中、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
近年来,学生研学实践、校外活动基地、红十字进校园工作成为特色教育名片。教育局加大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力度,提升校外活动中心软硬件实力,依托校外活动中心、综合实践基地,以及研学旅行基地,创新校外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多次荣获省教育厅表彰。教育局积极响应红十字进校园工作,红十字会先后为教育系统培训400名应急救护员和500名兼职校医。
一年来,我县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我县教育整体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发展谋划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我县教育的现实还有差距,城区学位紧张,农村优秀教师短缺问题还很突出;三是政府对教育投入的缺口依然较大,办学条件、教师待遇有待进一步改善;四是教师队伍编制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失衡问题仍然存在,义教阶段全面开科开课仍有困难,高中阶段“选课走班”压力较大;五是教育系统线长面广,安全维稳任务很重,教育管理压力很大。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