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新冠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无聚集性疫情报告。持续强化新冠疫情监测预警,继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做实应急演练、医疗物资保供等重大疫情应对准备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XX万剂次、XX万人,XX万人完成全程接种。60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次累计接种XX万人,全程接种XX万人。
牢固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深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健康XX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一是推进健康融入政府政策,市政府出台《XX市健康影响评价评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探索推进健康影响评价评估。二是扎实推进健康细胞建设,全市建成健康机关234个、健康社区(村)286个、健康小屋(含自测点)320个、健康主题公园24个,城区建成24个城市阅读空间。全市D政机关全部建成无烟机关。三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今年3月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推荐申报国家卫生县(市)2个、国家卫生乡镇28个,全市城乡人居环境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
坚持高位推动,调整了以D政主要负责人为“双组长”的市医改领导小组,将医改工作纳入D委年度全面深化改革考核和政府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坚持创新驱动,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了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医疗机构人才分类引进、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等创新举措。持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从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采购等方面推出系列改革举措,同时建立了医改工作部门包保机制,由市医改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单位对各县(市、区)医改工作进行包保,指导和督促各项医改政策落地见效。坚持融入发展,建设“长三角名医工作室”68个,其中2023年新建立28个。接诊1.15万余人次、带教查房1100余次、开展三四级手术850余台次,新增8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长三角优质医疗服务。
加大基层特色专科能力建设,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66.3%以上。提升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能力建设,全市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4.04%,电子健康档案使用率60%以上,家庭医生签约率达52.9%。加大一体化村卫生室能力建设,全市774所一体化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村卫生室标准,实现“六统一、两独立”,开展实施乡村医生定向委托招生456人。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两卡制,村卫生室运转经费补助标准提升至6000元/室。不断健全我市院前急救体系,依托县域医疗次中心医疗圈建设,在全省率先建成“30分钟农村医疗急救圈”,解决农村院前急救最后一公里问题。
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抓好艾滋病、结核病和血吸虫病防治。扎实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持续推进规范化、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累计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XX万剂次。规范开展碘缺乏病监测,继续保持疟疾消除状态。持续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累计建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3个,县(市、区)覆盖率42.86%。开展空气污染、生活饮用水监测,抓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营养健康工作,全市有4所学校获国家营养与健康学校称号。深入推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全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7.27%。持续提升卫生应急能力,健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运行机制,组建完善6类9支卫生应急队伍,开展培训4场次、演练4场次。新修订3个部门预案,印发《XX市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规划(2023—2025)》。依规及时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起(其中未分级事件5起、一般事件1起)。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市政府设立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建成市级公立中医医院,2023年10月投入运行,补齐了XX市缺少市级公立中医医院的短板,实现市、县公立中医院全覆盖。二是加强重点专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开展XX市第二周期中医药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工作,建成30个市级中医药重点(特色)专科。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合作举办“西学中”培训班,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评选表彰10名“XX名中医”、10名“XX基层名中医”。三是全面推广实施“智慧中药房”,建立县(市、区)中医药服务网络平台,为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中药饮片统一采购、调配、煎煮和免费配送一体化服务。召开XX市“智慧中药房”建设现场会,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施“智慧中药房”。目前6个县(市、区)“智慧中药房”建成并投入运行。四是实施基层中医药岐黄惠民工程,目前已建成13个市级基层示范中医馆、2个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4所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
落实安心托幼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共新增托位1306个,全年目标任务完成率已达130.6%,每千人托位数4.65。各县(市、区)均已完成至少1所普惠托育机构的评估认定工作。优化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调整成立XX市优化生育政策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充实完善相关成员单位和职责,统筹协调我市优化生育政策工作,研究推进生育支持各项措施。宁国市在全省率先出台育儿补贴政策。
保障维护计生家庭合法权益。2023年全市奖扶扩面发放资金XX万元,奖扶提标发放资金XX万元(其中市本级承担XX万元),特扶提标发放资金XX万元(其中市本级承担XX万元)。强化计生特殊家庭帮扶,分年龄段落实老年护理补贴政策,推进计生特殊家庭老年人探访关爱工作,深入开展“暖心家园”项目建设。
增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全市婚检率92.44%,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95.45%,产前筛查率82.40%。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9.61%。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实现国家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项目县级全覆盖。深入推进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工作,建设市级宫颈癌人工智能诊断实验室并投入使用,在省级任务基础上开展“两癌”提标扩面。
构建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坚持将老龄工作重点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2023年我市成功创成2个国家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6个省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创成1个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县、3个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机构、7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中心。
充分发挥市、县卫生健康行业D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职能作用,建立并落实指导委员会成员D建联系点制度。全市15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完成公立医院D委书记、院长分设,并落实公立医院D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持续开展全市民营医院和卫生健康行业社会组织D组织“应建未建”清零行动,28家有D员民营医院均建立D组织,派驻D建工作指导员15个,D的建设和D建工作实现了双百覆盖。持续深化“D旗引领卫健先锋”D建品牌创建,推动医院D建业务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组织市、县两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D员干部深入医疗机构和生命健康产业企业,开展“深入一线听民意聚焦诉求解难题”活动,推动卫健系统D风廉政建设大提升。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D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卫生健康工作重要论述和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推动卫生健康和人口事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202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国资委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D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关于国资国企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一体推进深化改革、国资监管、D的建设等工作,为挺进全省前列贡献国资国企力量。截至10月底,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XX亿元,同比增长2.9%;负债总额XX亿元,同比增长5.0%;净资产总额XX亿元,同比增长0.3%;营业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23.2%。
这一年,我们开辟国资发展全新模式。为发挥国有资本引导和放大效应,报请市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十一届市委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XX市设立产业发展母基金工作方案》,9月22日完成产业发展母基金管理团队遴选,压茬推进基金管理公司设立、首期基金备案等工作,积极构建市县(区)多层次基金体系,为全市双招双引工作开辟新赛道、开创新模式。
这一年,我们在全省考核中位居前列。全面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收官,梳理形成自评估报告、工作台账报送省国资委,以第三方评估方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自评估,在全省国资考核中位列第三名。组织对市属企业和县区国资委(办)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考核,将考核结果同步报送市政府目标办。
这一年,我们主导信用评级再获成功。全程主导市国控集团主体信用评级,切实以股权整合带动专业整合,打破市县国有资本界限组建安徽铜都投资集团,2023年9月安徽铜都投资集团获AA+主体信用评级。同时,启动市交投公司创优主体信用评级工作,谋划整合全市交通类产业资产和资源。
2024年,市国资委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以靠前担当、争先进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市属国有企业,为加快建设“四创两高”现代化幸福XX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创新发展市级母基金,推进国有资本投资系统化。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谋划推进全市产业发展母基金,有序规范全市国有企业参与、设立各项基金活动和投资行为,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完善我市重点产业链的资本布局。市属国有企业及县区平台公司在母基金框架下,设立错位发展、各有侧重的子基金来承接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和对外投资,进而形成市、县区两级国有资本重大招商项目合作机制,努力形成各自主导产业,推动市场化转型。
二是有力整合国有资源,释放国有企业最大动能。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市交投集团和经开区大江公司谋划主体信用等级提升方案,确定提升路线。发挥安徽西湖投资集团、铜都投资集团AA+作用,进一步拓展融资工具、降低融资成本。健全新体组织治理,完善经营管理新模式,切实发挥好整合后的新体作用。推进市文投公司尽快形成市场化产业运作模式,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同时,积极谋划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行动方案,探讨市属国有平台企业的深度重组整合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国有参股企业的管理,探索参股企业新型管理模式,着力开展“控股不控权”问题专项整治。
三是强化落实监管职责,防范国资领域系统风险。聚焦国资监管主责,严格按照国务院、省国资委安排部署,加强国有企业主业管理,引导企业做强做精主业。加强市属企业投融资整体计划的分析评估,严控非主业投资,推动企业瘦身健体、轻装上阵。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对外借款担保行为,建立健全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合规管理为重点,严格规范、全面有效的内控体系。适时组织第三方机构对已评审项目和市属企业自主决策项目进行全覆盖后评价。
四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深化分类核算分类考核机制。完善市属企业功能界定和分类指引,深入推进公益性业务分类核算分类考核,对充分竞争类企业,重点考核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对保障类和公益类企业,加强对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发挥特定功能以及服务质量、保障能力考核,加大对国有资本运营效率、资本回报和服务全市发展战略考核力度。
五是推进薪酬分配市场化,全面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完善工资总额增长与经济效益增长相适应的联动机制,支持企业通过提质增效提高职工工资占生产总值和企业收益比例,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激发各级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加大经营管理者外部引进聘用和内部培养选拔力度。
六是切实加强基层建设,充分发挥D建引领作用。出台市属国有企业加强D的领导完善公司治理的规范化文件,实现D的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同步推进。加快制定D委前置研究讨论清单和D委研究决定清单,深入推进外部董事规范化建设,规范国有企业机构、人员管理。全面开展“三抓三创三满意”三年行动,健全组织机构,配强组织力量,织密基层组织体系。扎实推进“一支一品”精品创建活动,深入实施领航计划,建立揭榜挂帅机制,打造一批现场课堂,形成一批品牌矩阵。
2023年,县城管执法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提升城市品位为工作目标,突出为民办实事,全力开展城市管理工作,使我县的城市管理工作又有了新的突破,城区市容秩序变得更加美观整洁,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现将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以城区市容市貌提档升级工作为主战役,开展城区三大片区集中整治行动。对城区的主次干道、公园广场、背街后巷等区域累计开展集中整治120余次,参与人员2100余人次,市容市貌显著提升。
2、持续推进市场及市场周边市容环境秩序巩固提升工作。对腾达市场进行常态化管理,保障了市场段汇金路的畅通。同时,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牵头组织下,会同相关单位定期对城区其他农贸市场开展集中整治工作,累计安排人员近500余人次。
3、开展“牛皮癣”清理工作。在2022年引入社会化力量,开展“牛皮癣”清理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引入并指导社会化清理公司对城区所有区域的“牛皮癣”进行了突击清理,已清理147个小区和22条主次街道张贴的小广告16191张,有效控制了城区内各类“牛皮癣”的蔓延,“牛皮癣”数量大幅下降,有碍观瞻的情况得到明显改观。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