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近年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一系列网络摆拍直播乱象层出不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凭借互动强、更新快、传播广等特点,“自媒体”吸引了大量用户。然而,一些“自媒体”也存在传播虚假信息、制作发布谣言等问题。比如,有的设置虚假身份吸引流量,有的蹭炒社会热点,还有的自编自导自演、无中生有炮制虚假案事件,等等。虚假信息、网络谣言等一旦经由“自媒体”传播,造成的不良影响将会更加严重。
加强“自媒体”管理,势在必行。从严打“自媒体”传播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等不法活动,到对“自媒体”违规采编发布财经类信息开展专项整治,再到开展“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等一系列举措,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央网信办发布的《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提出“严防假冒仿冒行为”“规范信息来源标注”等工作要求,给“自媒体”划出底线、立下规矩,有利于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常态化管理制度机制。
加强“自媒体”管理,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和短视频平台传播力的不断增强,“自媒体”失真信息更难分辨,给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既与时俱进、创新治理举措,也针对问题、精准施策,才能更好推动形成良好网络舆论生态。
对相关部门而言,一方面,应继续健全制度。缺少有针对性的制度规定,治理便可能会出现“摁下葫芦起来瓢”的问题。有关方面及时研判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继续完善制度规定,才能夯实“自媒体”管理的制度基石。另一方面,应强化制度执行。贯彻落实有关制度,保持高压严管态势,方能让违规恶意“自媒体”无所遁形。
同时,作为信息内容管理第一责任人,网站平台也应履行好责任。当前,许多网站平台已经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识别“自媒体”发布的疑似虚假信息。用好技术手段的同时,网站平台应在强化注册、拟变更账号信息、动态核验环节账号信息审核,及时发现并严格处置“自媒体”违规行为。当然,“自媒体”也要做好自我管理,守住底线、不踩红线。
网络空间是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多措并举、携手共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必能让互联网空间更加天朗气清。
第二题:某小区正在施工,一老人在此不慎摔倒,因此引发纠纷。作为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出警后你会如何处置?
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是人民警察的职责,我要做到严格执法与柔性执法相统一,按照本地接处警规范处置:
一、迅速赶赴现场。根据纠纷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警力,采取喊话、劝解、警告等方式,将纠纷双方分开,如有必要,可依法运用特殊阵型、使用警械等;采取警戒带等方式将围观群众与纠纷双方分开,并使用规范用语告知摄像群众要谨慎在互联网发布,如断章取义、发布不实言论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