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民政局获2022年度全市民政养老服务、审计整改及专项治理、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工作优秀单位。XX民政“1+7”D建品牌获市直机关工委评选的“全市2023年度‘一支部一品牌’D建工作优秀案例。”XX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情况入选民政部《中国社会报》《民政工作文选》。
加强D对民政工作全面领导,强化政治机关建设。严格遵守D组议事规则,全面落实请示报告、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等制度规定。注重发挥D组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全年召开D组会议18次、局长办公会议25次。加强对D建工作研究部署,制定2023年度D建工作要点、支部工作要点、中心组学习计划等,督促D建工作责任落实。出台D组主题教育方案、支部学习计划、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安排、班子成员自学计划,组织书记专题D课,开展“五大”大讨论,从严从实落实主题教育部署。
保障低保、特困、临时救助、两残、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2.6万人次XX万元。实施“爱与陪伴”特困人员关爱服务项目。落实委托照料服务,签订照料服务协议。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举办救助业务培训,分赴街镇开展低保联审联批小组成员、居(村)工作人员专项培训15场。推进XX区“1+13+6”社会救助服务品牌建设,惠及群众12776人次。组织“心约善谷·情满XX”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月活动,举办品牌项目启动仪式,开展救助政策集中宣传。XX区“物质+服务”救助模式在省民政厅网站刊登推广、特困人员兜底保障经验做法在《安徽民政工作》刊载。
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对象22671人XX万元。新建包公、同安、滨湖世纪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床位298张,为老年人就近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日托全托及“六助”服务。推进老年助餐暖民心行动,提前完成市级下达29个助餐点任务。印发《关于开展老年助餐机构督查检查的通知》,组织开展街镇自查、街镇之间互查、区级督查,推动助餐机构规范运营。在全市率先开展独居老人应用场景建设,为809名独居老人安装门磁、纳入电力使用监测,依托电力大数据保障独居老人安全。方兴社区作为合肥典型案例参加全国人工智能条件下养老社会实验工作研讨会暨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养老)特色基地工作推进会并作智能养老社会实验经验分享。强化养老机构监管,建立养老机构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组织7家养老机构参与智慧消防项目建设,涉及床位2000余张。
实施“人在暖途”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服务项目,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协同开展未成年人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社会融入、能力提升等服务3400人次。节日期间开展孤困儿童探访,发放资金、物资XX万元。帮助45名困境未成年人完成微心愿。打造未成年人帮扶阵地,成立滨湖世纪社区“未爱之家”未成年人帮扶基地,探索“品牌、平台、机制、阵地、组织、人才”六位一体服务模式。链接社区、高校、社工站、志愿服务队开展儿童课业辅导、安全教育、D史读书会等活动。夯实专业人才队伍,举办“XX区2023年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各级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共80余人参训。
推进社区优化调整,全区拆分社区16个,优化调整社区范围5个,新增社区19个。指导街镇(大社区)做好新增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推进滨湖新区“两级中心”项目建设。建成雍龙府、宁国新村、紫桂苑、佳源都市4个小区居民活动中心,佳源北居民区、太湖新村2个国际化社区,并率先通过市级验收。推动社会工作发展,举办社工考试考前培训班,开展社会工作主题宣传。万年埠街道、淝河镇、方兴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入选首批合肥民政开放学院实习实训基地。13个街镇级86个社区级社工站全部通过全市社工站等级评估。承办2023年度合肥市社会工作论坛,就社工站运营经验作案例分享。协办合肥市首届微公益创投大赛,XX区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个。开展“僵尸型”协会清理整治,注销“僵尸型”协会5个,撤销“僵尸型”社会组织1个,督促29个“僵尸型”社会组织激活整改。新打造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园1个,争取市级资金20万元。加强地名管理,累计入库地名3181条,新增地名86条。
开展流浪乞讨人员巡查救助,建立三级救助巡查队伍,以繁华商区、地下通道、桥梁涵洞、城乡结合部等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活动露宿区域为重点开展覆盖式巡查救助。规范办理结婚登记、离婚申请、补领婚姻登记证1.7万余对,XX区率先在全省实现“跨省通办”首例,试点以来办理“跨省通办”56对。做好文化陵园祭祀保障,接待群众约95万人次、疏导车辆17万辆次。推进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优化提升乡风婚俗馆、婚俗主题街头游园项目,在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打造全市首个户外颁证点,并成功举办首届户外集体婚礼。举办“爱家之约”婚姻家庭辅导进社区活动11场,实施“琴海导航”婚姻家庭辅导服务1400余对。XX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情况多次在民政部、省、市媒体刊载。
一是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精准落实兜底保障,指导街镇建立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探访巡视制度,加大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夯实全区“1+13+6”社会救助品牌建设。推进慈善综合体建设,优化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机制。
二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养老机构国有企业试点运营、民营机构市场化服务。提升街镇(大社区)养老综合体管理运营水平,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综合效能,打造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争创1个老年助餐服务品牌和1个示范性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强化综合监管,完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提升老年助餐机构运营水平。
三是推进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完善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夯实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社会化综合保护体系。压实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关爱帮扶。
四是加强专项事务管理。规范实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加强文化陵园管护。提升社区治理品质,提高地名管理水平。完善婚俗改革阵地建设,策划举办新人集体婚礼、慈善婚礼、相亲交友等活动。加强同婚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信息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联。妥善做好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结项工作。
2023年,我局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林长制为抓手统筹推进林业各项工作来势喜人取得显著成效。1月玉溪林业工作站被国家林草局评为“一站一员一窗口”典型,莽山瑶族乡评为全省林长制先进单位,我局获全省林业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第一名。5月在全省2022-2023年冬春季松材线虫病集中除治工作质量评估中荣获优秀单位。9月7-8日,成功承办南岭国家森林步道郴州骑田岭示范段启用仪式暨国家森林步道建设座谈交流会,我县作典型经验交流,国家林草局二级巡视员李焰等领导参加活动。11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筹办工作先进集体。
二是实施城乡风貌绿化提质。为美化城乡环境,助力旅发大会,我县启动实施2023年城乡风貌重点提质绿化活动,张润槐书记、邓生华县长、侯志武副书记等县领导多次深入“两点四线”现场调度指挥,各乡镇村组、企业精心组织实施,县林业局成立工作专班严格质量把关,全程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确保活动成效。从各苗圃调运桂花、红叶石楠、樟树、阴香、桂花等大小苗木XX万株,从公墓山项目基地采挖调运带冠加土球大株苗木XX余株,用于全县19个乡镇87个行政村、11个单位、23个节点地段和涉旅建设项目绿化提质,经初步检验,苗木种植成活率达96.6%。
三是有序推进面上造林。组织开展2022-2023年冬春造林绿化及生态廊道建设,全县完成人工造林面积XX万亩,为计划的100%。其中省级生态廊道1100亩,油茶造林XX亩,其他造林X亩。完成退化林修复面积X万亩,森林抚育X万亩。
二是多措并举,严防森林火情。以林火阻隔系统与森林消防蓄水池暨森林消防队伍建设两年行动为抓手,夯实森林防火基础,目前已完成生物防火林带 6.28 公里、隔离带XX公里、防火道路8.02公里、森林防火蓄水池XX立方米、国有林场森林消防队伍3支,已经过县验收和市级抽查验收复核工作。待省级抽查验收。2月和8月在各乡镇、林场巡回开展春季林长制工作及生态护林员培训共44场次2000余人。为倡导文明祭祀新风,清明节期间在全县分10个点赠送鲜花8万支,受到广大群众点赞。在主要路口、林区要道和景区入口设立临时防火检查站935个,开展劝导文明祭祀,做到逢车必检,逢人必查,对进山人员实行动态管理,连续5年实现清明期间零火警、零火情、零火灾。
三是查防兼施,保护生态安全。按照“三个到位”的要求,多次召开调度会常态化推进森林督查违法图斑问题查处和整改工作。顺利完成2022年森林督查44个违法图斑查处整改销号,查处违法使用林地面积XX公顷,违法采伐林木25.7立方米。2023年国家森林督查下发我县四期变化图斑共408个。经核查,一期违法使用林地图斑2个,面积0.26公顷,二期违法使用林地图斑10个,面积1.09公顷,三期违法使用林地图斑2个,面积X公顷。四期上报成果待国家和省级审核,违法使用林地图斑数量和面积同比大幅下降。去冬今春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XX亩,防治率100%,无公害防治率100%;县财政投入XX万元,争取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XX万元,通过政府采购专业公司除治模式清理枯死松木X万株,占计划任务169.1%,完成松改培面积800亩,并全链条跟踪监督到位。在莽山周边乡镇实施飞防面积XX亩,确保了莽山景区华南五针松的安全。县林业局联合森林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扎实开展“清风行动”,共检查农贸市场9个,酒店餐馆75家。解救放生国家重点二级保护动物白鹇1只、夜鹰3只、黑眉镜蛇1条、菜花蛇1条。
四是担当作为、创新保护机制。在省林业局为全省一级古树名木购买综合保险的基础上,今年我县投入XX万元为全县XX株古树购买保险,形成“双保险”,并有4次成功理赔案件,理赔金额达XX元,初步构建“林业部门投保、保险公司理赔、所在村镇获益”的模式,在7月18日《湖南日报》市州头版报道。
立足部门职能职责,我局不断优化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一是尽心尽力保障林地建设需求。认真做好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申报材料的初审工作,主动衔接,提前介入,积极申报,为项目建设使用林地手续办理提供保姆式服务,保证了我县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县共申报审核办结长期使用林地许可手续77宗,面积XX公顷;审批临时使用林地11宗,面积XX公顷;办理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项目使用林地1宗,面积XX公顷。
二是用心用情落实群众政务需求。按照“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要求,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办结时限、精减申报材料,让群众办事更加高效、快捷。共受理林业行政许可办件887件,办结887件,按时办结率100%。审核农村农民自住建房占用林地295户,占用林地面积XX平方米。
三是公开公正满足林木采伐需求。认真执行采伐管理各项规定,落实好各项监管措施,切实抓好采伐山头的源头管理,实现源头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依据林农个人和其他采伐申请主体的林木采伐申请要求,积极提供方便快捷服务,认真做好林木采伐调查作业设计,及时做好灾害林木的采伐清理。截至11月21日,全县共发放各采伐类型林木采伐许可证855份,许可采伐林木蓄积XX立方米,林木出材材积XX立方米。
四是用力用功引育产业发展需求。结合我县实际,为大力发展油茶、竹林和林下经济等涉林产业,多次组织油茶协会理事、竹木加工企业、涉林专业合作社代表交流会商,共谋发展新思路、新举措、新模式。其中3月我局抽调人员组织开展林木产品加工业专题调研,谋划以松材线虫病疫木处置和松改培为突破口,整合全县各方资源,集中培育2家以上林木加工企业,力求实现涉林“规上企业”破零目标。5月以“科技潇湘XX行”为契机,举办科技助推油茶高质量发展培训班,邀请省林科院专家授课和现场教学,免费发放了《油茶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油茶林抚育管理》等资料,参训约200人。全县完成林业总产值XX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XX万元,第二产业产值XX万元,第三产业产值XX万元,同比增长7.1%。
一是资源管护压力大。林地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违法违规侵占林地、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屡禁不止,乡镇林业执法队伍还不健全;林业行政执法任务重、压力大。二是保障措施需加强。林区道路、生物防火林带等基础设施薄弱,林火预防、火情早期处置能力建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护林防火面临异常严峻的形势;基层林业站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阵地保障还不完善,乡村护林队伍建设及管理与现实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三是林业产业不优。油茶、竹木、林下经济等传统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品牌效应不足,市场竞争力较弱,缺少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涉林新型产业还刚起步,发展还不成熟,社会效应还没有完全凸显。
根据省市工作部署要求,对标对表,进一步发扬优势,补齐短板,创新高效推动林业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高效开展林长制工作。依托林长制网格化管护责任体系,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林长及林长制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的责任,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级林长按要求带头落实林长会议、林长巡林、督查督办等工作制度,实行“一单四制”巡林,统筹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按照“三有二化”建设标准,全面推进站办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林长制考核指挥棒作用,将考核结果纳入各乡镇和相关单位重点工作绩效评估范畴,作为有关D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林长制工作奖惩机制,县财政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奖励工作表现出色、成效显著的单位或个人。鼓励各乡镇和相关单位在推行林长制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推进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
二是全力守护生态保护底线。坚决抓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林地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等底线工作,全力维护林业生态安全。建立健全防火工作机制,严格火源管控,全力实施森林防火基础能力提升两年行动,建设生物防火林带55.1公里、防火道路1.9公里、隔离带39.7公里、消防蓄水池802立方米。扎实开展森林督查图斑核查整改工作,对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实行交办制度,限期整改到位,凡逾期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严肃追责问责。加强基层行政执法力量,开展部门联合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快办快结,适当曝光典型案例,确保惩处一人,震慑一片,形成强大震慑效应。加大松材线虫病除治力度,为有效减轻林农疫木运输成本,防止疫木出省外溢风险,提高木材综合使用效率,增加群众收入,我县计划通过招商引资,在县域南部合理位置增设1家疫木处置场,高效处置利用疫木,从根本上改善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和疫木处置监管的压力,同时最大限度消除火灾隐患。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