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3-12-16 09:30:02 694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xx省xx市自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虽然贫困不再,但从发展情况来看,依然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正处于追赶发展阶段,改变农村面貌任务既迫切又繁重。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标定位及取得的成绩

(一)目标定位

进入新时代,拥有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已成为人民的殷切期待,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意味着经济实力、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思想观念、生活水平等一系列指标较发达地区偏低。以同志为核心的D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科学制定差异化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提出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是: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水平有新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改善。

(二)取得的成绩

农民的环境卫生观念向好转变。通过广泛宣传和实际行动示范带动,农民对D和政府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态度和决心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对于环境卫生整治的态度由以前的有所抵触不断向积极配合态度转变。

村容村貌从整体来看显著提升。xx市开展了垃圾清理、危房改造、长期无人居住房屋拆除复垦、拆违治乱、精神文明建设等行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文化体育事业的开展更是不断提振了群众增收致富的精气神。

人居环境整治与农民增收结合更加紧密。xx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且正处于追赶发展的阶段,发展依然是第一要务。在这样一个六成以上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背景下,xx市强调并践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xx市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将重点人群如监测对象、家庭困难群众、零就业家庭等纳入整治队伍,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增加其就业机会。全市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完善,持续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xx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紧紧围绕“两改两治两行动一提升一机制”的工作思路,深入组织开展以厕所、垃圾、污水、风貌、庭院“五大革命”为主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受基础差、底子薄,标准不一、执行不力等因素影响,无论是面上还是点上都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突击式整治现象突出。存在当上级检查的时候、观摩学习的时候、考核的时候进行突击整治的现象,且整治范围大多为可视范围。突击式整治背后隐藏的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谋划思路不明确、执行落实打折扣等问题。

资金不足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来支撑。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投入,主要采用以地方为主、中央适当奖补的政府投入机制。然而,xx市大部分乡镇没有产业支撑,财政收入较少,投入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有限,资金缺口大是导致整治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最大制约因素。

整治主体单一。农民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其参与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现实中普遍存在一种错误认识,认为政府才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各级干部的事情。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村干部成了主力军,农民甘愿当配角,“干部干、群众看”等问题突出。同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公益性、长期性和收益低的特点,导致社会组织一直处于观望状态,参与整治的积极性不高。

整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从xx市整体情况来看,可视范围内整治效果较好,但村庄隐性脏乱差问题依然存在,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设施管理和运营维护机制亟须优化,多元主体参与的格局尚未形成。

(二)重点任务落实中存在的个性问题

厕所革命方面。一是早期改建的部分卫生厕所实用性不强。卫生厕所改建初期,选择的双翁漏斗式水冲厕所、两格或三格化粪池式水冲厕所不适应xx市农村干旱缺水、冬季寒冷的自然状况,导致卫生厕所使用率不高,甚至一户两厕、水厕自改旱厕现象一定程度存在。二是卫生厕所改建质量参差不齐。随着改厕经验的积累,选择卫生旱厕模式更适应xx市农村实际。但农民为了节省开支,不愿将改厕任务交给专业的施工队,加之厕所修建监督指导不到位,导致建筑材料质量不高、建设面积小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卫生厕所入院率不高。按照最新要求,新改户用厕所要基本入院,但受传统习惯影响,部分农民对户厕入院抵触情绪较大,户厕往往离院较远且大部分与牲畜圈所相连,导致环境脏乱差。

生活垃圾治理方面。一是垃圾存放设施数量较少、不够规范,垃圾清运不及时。xx市部分农村采取一社一垃圾集中堆放箱或坑的方式,有的垃圾箱无盖子,垃圾坑采取三面墙模式,再加上垃圾清运间隔较长,夏季气味大、蚊蝇乱飞。二是农民生活垃圾治理意识淡薄。部分农民乱丢垃圾,清理往往靠为数不多的几名公益性岗位人员,甚至镇(社区)、村干部成为垃圾清理的主力军。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