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重庆行政执法卷)
2023-12-15 09:20:03 685

 

 

一、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总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草稿纸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涂黑。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考生方可答题。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考场。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材料

材料1

“帮助人的那种成就感,真好!”发出这句感叹时,小杨已经在平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了整整一年。这名去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山西姑娘,主动申请加入2019年度西部基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在平县司法局的安排下从事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小杨努力协助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认真解答群众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开展普法宣传……“过去一年,我见到了讨要工资不得的农民工、工伤事故中伤情严重的劳动者,见证了法律援助帮助困难群众渡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群众质朴、满意的笑容让我百看不厌,我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这份工作。”小杨说,“一年的志愿服务,总结起来就是‘强筋壮骨’,让我的业务能力和思想认识都有了极大地提升。”

据了解,2019年度西部基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在中西部11个省(自治区)共招募了包括小杨在内的99名应届法律专业大学生志愿者,这些大学生志愿者立足自身法学专业的优势,协助当地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为大量困难群众送上法治温暖。

小王也是这批西部基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的一员,他被派到宁县法律援助中心。“那时的我,心情如同八月的太阳,灿烂又火热。”小王至今还记得当时那种激动的心情。不过,刚开始工作,他就被“泼了一身冷水”。小王回忆,起初自己心高气傲,想当然地认为法律援助案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案子,办起来不费吹灰之力。群众来进行法律咨询,他总是高谈阔论,动辄搬出法律条文来。听完解答后的群众往往都是一脸茫然,不知所措。正当小王纳闷之际,一名有多年法律援助办案经验的前辈点醒了他:“困难群众大多缺乏法律知识,你的解答方式他们很难听懂。工作方式要实际点,目的是为他们讲明申请法律援助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条件要求等情况。”认识到问题后,小王很快调整状态,手把手地教那些困难群众如何申请法律援助,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从那以后,没有了华丽辞藻,只有耐心的交流问答、填写表格、提供证明……下乡锻炼过后,小王认识到,正是如此朴实无华的工作,才能为大量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有这么一件让小王记忆犹新的案例,9名果农在宁县销售苹果,并和两名经销商签订了销售协议,但经销商却在收到苹果后拒不支付款项。收到果农们的法律援助申请后,宁县法律援助中心认为他们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小王全程参与了此案办理。经过一番艰苦的证据收集和诉讼工作,法院依法作出判决,支持果农的诉讼请求,判令被告支付拖欠款项。

小罗加入西部基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后,被派往安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小罗坦言,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感觉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几乎没有用武之地。但在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通过努力学习锻炼,她掌握了大量法律援助的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成为一名成熟的法律援助志愿者,如今的她办起相关业务已经驾轻就熟。“听说我们这种情况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小罗注意到,就连村里平时不常出门的大爷大妈也跑到法律援助中心咨询法律问题、寻求法律援助,这让她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大的意义和价值。小罗希望自己的所学可以如滴水汇大海,为国家法治大厦的建设添砖加瓦。日后,她将不忘作为一名法律援助志愿者的初心,秉承公平与正义,坚定不移地在法治建设道路上走下去。

小廖学的是法律事务专业,一年的西部基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经历让他迅速成长起来,认识到作为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肩负的责任与力量。小廖说:“这种感觉只有在和困难群众接触后才有更为深刻的体会,也成为激励我们无私奉献的强大精神力量。不久的将来,我会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司法行政工作者,用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为更多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送去法治的关爱与温暖。”

材料2

总面积达5.84万公顷的北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G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2010年10月开始,北田森林景区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田景区公司)在北田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炸山修路,严重毁坏山体,导致老山路段植被全部被破坏,只剩下光秃秃的山头。“修路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公路运行将永久性地加剧动植物栖息地的破碎化,甚至导致部分濒危动植物的小种群局部灭绝现象。”Z环境研究所负责人说。为此,Z环境研究所等环保组织于2016年3月向市中院提起公益诉讼,要求北田景区公司修复生态环境。

立案后,经市中院不懈努力,于2017年2月促成原、被告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被告北田景区公司支付500万元作为生态修复“保底金额”,同时设置“兜底条款”,500万元不足以修复时,被告将继续支付修复费用。

市中院谢法官认为,后续执行是落实绿色司法的“最后一公里”。“生态修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委托有组织管理生态环境修复实施能力的第三方参与其中。”考虑到在保护区内的阳山林场本身肩负保护森林资源和监督生态环境修复的职责和义务,经沟通,市中院最终指定阳山林场为本案执行代管人,负责监管本案的环境生态修复工作。2017年4月,市中院制定《生态修复执行代管人权责清单》,要求阳山林场代为管理实施生态修复相关事务性工作,并及时向法院汇报修复进度。谢法官说:“法院还为此专门设立生态修复工程资金专项账户,按照相关程序支付修复款项。同时,不定期组织原告代表、第三方专家到实地察看修复进展,让修复的每一步都接受社会大众监督。”

谢法官介绍,北田国家森林公园林区公路(老山段)边坡复绿与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后,施工单位于2017年6月16日开工,2018年4月底完成生态修复工程,同年5月开始进行浇水、施肥、补植等抚育工作,至2020年6月完成第三年的抚育工作。该项目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级别,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2020年10月,市中院组织原告Z环境研究所、G省环保基金会及专家组代表齐聚北田,到11个生态修复效果观测点查看修复情况。原本因违规开发倾倒的山石掩埋地,如今已重新覆土并种上植被,复绿苗木及草种为裸露的山体再披“绿衣”。“复绿效果不错,苗株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验收专家在查看复绿情况后,对修复成效表示认可。经过施工、监理方汇报,实地勘察,以及结合专家的验收意见,各方一致认定工程质量合格,同意林区公路(老山段)边坡复绿与生态修复工程通过验收。自此,历时3年修复抚育,这宗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面对这起诉讼,“法院不是简单地判罚了事,而是采取了积极的调解。这种解决方式不仅能保障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而且也实现了生态修复的可持续性。能取得这样的修复效果,得益于法院制定的调解协议和后期的修复措施。”Z环境研究所负责人认为,市中院的执行代管人模式,以实现北田生态保护最大值为目标,通盘考虑北田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调整,有效发挥了环境公益诉讼的社会作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如今,荒山再次披上“绿衣”。走进老山路段,3米高的马尾松随风舞动,摇曳生姿;映山红、高山杜鹃、枫香等各自惊艳,为山间点缀色彩;爬墙虎不畏寒冬,一个劲儿地往上爬,白鹇、松鼠、水鹿等在动物廊道自由穿梭,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

材料3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