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甘肃省市县卷)
2023-12-15 09:20:03 684

 

 

一、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总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草稿纸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涂黑。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考生方可答题。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考场。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材料

材料1

近年来,长茂村围绕破解人、财、地三个难题,积极推进系列要素联动改革,逐步从一个发展落后的农业村蝶变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以前的长茂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农作物一年两季,一季烤烟,一季稻谷,粗放式耕种方式抗风险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旦遇上了台风,基本就是颗粒无收。”长茂村D支部书记刘振华说,“我们村地处世界长寿之乡,土壤富含‘长寿元素’硒,空气与水质好、温差大,但为何农业却成为‘跛脚’产业?”曾十余次到此走访的农业大学王教授直言,欠发达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本来就不明显,若是以分散的土地、少量的资金延续传统农业生产形态,收益自然一般。

32岁的黄波是长茂村的致富能手。去年上半年,他一口气向村里的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租下40亩地发展木耳种植,“这40亩地,涉及几十户人家,我现在不用一一去谈,只要找村里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就行,省去大量沟通成本。”去年以来,为解决承包地分散化、碎片化和低效使用等问题,长茂村建立村级土地合作社。“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以求将分散在每家每户的耕地经营权‘化零为整’,实现股权到人、股份合作、集体运营。”刘振华介绍,“村级土地合作社以合适的价格集约土地,并将集约后的土地以竞价方式承租出去。对于土地租金增值部分,土地合作社进行二次分配。50%返还给土地出租农户,50%归作集体,用于村里产业发展、关爱老人等公益事业。”

黑木耳产业园是长茂村近些年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缩影。该产业园由长茂村利用集体经济扶持资金与产业帮扶资金投资兴建,总投资约500万元,占地约10亩,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记者在黑木耳产业园看到,几十个村民忙着栽培菌种、制作菌棒、养菌,柳琴就是其中一位。“在这上班,一个月有4000元左右的工资,也能照顾家里。”她笑言。据了解,在前期土地流转基础上,长茂村利用村集体经济建设厂房和种植基地,然后每年以20万元价格租赁给企业,探索“D支部+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形式,联手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同时,村D支部组织农户成立产业合作社,发展专业化生产,形成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模式,有效解决农户传统种植模式风险大、竞争力较弱的问题,为村民提供内有技术、外有销路的产业链服务。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发展产业有资金需求,但金融机构有规避风险的责任,“钱从哪儿来,怎么才能用好”的问题愈发突出。为此,长茂村按照因地制宜、入社自愿的原则,探索成立长茂村资金互助社,并设立村级互助基金。“互助基金的资金来源为村民自筹、财政支持和社会捐赠三部分,我们实际筹款103万元。”刘振华说。之后,在互助基金中设置100万不动本基金,用于村集体、农业合作社及村民在银行担保贷款,担保贷款总额度为300万元。不动本基金的利息,一部分归村集体,一部分返还给资金互助社社员。“基金担保+村集体审核+银行授信”合作方式,为长茂村带来多渠道、多方式的融资服务,有助于满足农户短期种养、技术设备购买与更新、产业投资等方面的资金需求,也为长茂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开展项目投资提供资金支持。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如何释放沉淀资源、推动产业兴旺,是不少乡村遇到的现实难题。在王教授看来,只要思路和方法得当,就能找到适合本地的致富之路,就像把米、红豆、红枣等熬制成八宝粥,能得到更多附加值。长茂村走的正是这样一条路。

材料2

下面是某报记者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题采访活动中收集到的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上班第一天,社区工作者小何就遇到了处理不了的“麻烦”。到社区走访时,一名听力障碍居民因为写不全名字,着急地比划着手势。看不懂手语的小何一头雾水,只能干着急。这次经历令她自责不已。虽然社区里听力障碍居民不多,但如果不能与他们有效沟通,连打招呼都困难,更别说主动提供服务了。想到这里,小何打定主意要学手语。看书、上网课、请教专业老师……刚学会几句简单用语,她便主动找听力障碍居民“聊天”,再帮他们做些小事。慢慢地,沟通的桥梁畅通了。去年初,小何创建了“无声服务室”,内设“调解室”“谈心角”等功能区,帮他们找工作,解决问题,无声的交流成了社区的一道风景。小何说,多数人的便利要考虑,困难群体的利益诉求也不能被忽视。

故事二:炭火烧起来,村民围坐在一起,西山村2020年第五十二次屋场会开起来了。屋场会请来了准备来村里投资的企业家,和大家讨论建民宿的事情。需要多少投资?村里人可以参与建设吗?以后能有多少就业岗位……一个个村民关心的问题,在大家的笑声中得到解答。去年的一次屋场会上,有村民提出用电泵引水上山,以解决人畜季节性缺水问题。但有村民质疑,电泵引水上山,尽管不用负担建设成本,但以后用电抽水,电费可能很高。为此,村民们争论不休。会后,扶贫工作队带着这些问题,在村里专门进行了走访调查,特别听取了一些熟悉山里情况老人的意见。一位老人提到村子的后山上有个废弃水库,漏水很多年,如果能把它修好,说不定能行。工作队实地考察后发现,利用旧水库投资小、维护易,的确可行。项目完工后,村民用水成本比原计划减少了一半,临近的村子也受益。

故事三:柳荫新区有不少群众是从高山地区易地搬迁来的,适应新环境还需要有个过程。“电梯怎么用?”“过马路为啥要看红绿灯?”入户走访过程中,柳荫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老朱发现,大家的许多困难都是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带来的。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有人提出了办“夜校”的想法。“夜校”办起来后,老朱和同事们精心准备课程,大到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小到城市生活常识、本地方言,凡是和搬迁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都找人来讲。每次上课,都要下足功夫,做充分的准备。民警讲交通规则、防骗知识,社区工作人员关注易地搬迁移民的衣食住行、生活小事,随迁干部鼓励大家放下乡情、主动拥抱新生活。一年多来,40多期“夜校”真正融入了搬迁群众生活的一点一滴,照亮了“新城里人”融入城市生活的路,在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材料3

“把她的家粉刷一新,给独自生活的她更多支持。”

某公益平台上,为女孩儿小珊修缮房屋的公募计划得到不少爱心网友的参与。1元、10元、100元……不到一个月,爱心捐款就超过了修缮所需费用。

小珊的故事是C市社会救助综合改革的一个缩影。家住C市N区的小珊,唯一的亲人去世,自己又身患多种疾病,让她一度有轻生念头,是N区“社区救助顾问”团队把她从疾病与孤独中拉了出来。

“我们希望为她‘粉刷’的不仅是墙面,还有内心。”社区救助顾问小李说。为小珊修缮房屋正是为其定制的“救助组合拳”中的一步:修缮后的房屋腾出一间出租,能有效缓解其家庭债务。同时,提供专业心理咨询、继续教育、就业指导等服务,帮助她重拾生活信心。

近年来,尽管C市已建立较完备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但因救助工作涉及部门较多、政策内容复杂,总有一些不愿主动求助、不知如何求助的“沉默”困难群众未得到应有的救助。2019年,N区组建了一支由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人员、居民区救助人员和专业社工组成的300余人“社区救助顾问”团队。截至目前,N区已对7000多户居民进行了精准评估,梳理出高度困境家庭重点服务对象1300多户,其中不少属于“沉默”的困难人群。

“解决救助工作‘最后一公里’难题需要在思路上有转变。N区是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区,我们想通过先试先行,为全市社会救助工作摸索出一条新路子来,所以,2019年9月,最先在N区实施了‘社区救助顾问’制度。”C市民政局负责人说。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