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基层建设和改革五年工作综述材料(2篇)
2023-12-15 09:00:02 682

 

 

 


 

 

“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改革举措落到基层,把力量和资源充实到基层,使基层真正强起来。”20xx年x月x日,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对加强共青团基层建设和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加强团的基层建设刻不容缓。”以团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为标志,新一轮共青团大抓基层的部署全面展开。x年来,全团上下牢记的殷殷嘱托,针对团组织有效覆盖不足、基层活力不够、组织动员能力不强、团员先进性不彰等突出问题,大力激发自我奋斗精神,打出系列“组合拳”,推动团的基层薄弱状况初步扭转,团的组织力稳步提升。

抓组织:以组织变革激发组织力提升

“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怎么有利于做好工作、就怎么建组织”“探索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思路新模式”⋯⋯对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指明方向。

青年在哪里?团员在哪里?团组织在哪里?面对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看似简单的问题,回答好并不容易。

组织依托,数字赋能。全团建成“智慧团建”系统,第一次比较精准地摸清了“家底”,历史性实现团的组织体系实名到支部到团员,基层建设的精准性大大增强。

在总结继承以往好经验好做法的同时,全团着重在组织建设理念思路和路径方法上探索创新,把扩大基层组织有效覆盖作为着力点,固根基、去盲点、补短板,努力构建纵横交织、覆盖广泛的组织体系,遍布基层一线、深入青年身边的团组织正在不断延伸。

在大、中学校,除了原有的校、院、年级、班等组织形式,一批适应学生团员校内外学习生活方式,在学生社团、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校地共建见习基地等建立的功能型团组织应运而生,学校共青团组织在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和社会实践教育方面的独特价值更为突显。

在D和国家机构深化改革背景下,“团组织+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机关部门牵头行业大团委建设等拓宽基层团建视野的组织设置方式焕发出新的活力,机关团建的示范带动效应更加显现。

在国有企业业务板块扩展、产业链供应链延伸、用工方式更加多样的背景下,工程项目建团、产业链建团、公寓建团、青年突击队建团等多种模式成为新的有益探索,在更好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动员青年岗位建功、履行社会责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统领域团建在“主动求变”,新兴领域团建则在“变中求破”。

面对新兴领域“团员难找、组织难建,建而不活、存续不长”等问题,注重通过D建引领、区域联动、行业牵动、园区推动、总部驱动、产业带动等路径,有效提升组织覆盖质量。通过持续攻坚,x年来新建“两新”团组织超过50万个,带动社会领域每万名青年拥有的团组织数量翻了一番,共青团扎根青年的组织基础更加广泛。

“要把工作做实做具体,使广大青年融入以团为主导的青年组织体系中。”面对城镇化、经济转型、青年流动等给传统组织体系带来的巨大冲击,共青团破除“先建组织、再开展工作”、组织形态单一的思维定式,大力创新基层组织形态和组织动员方式,团组织主导的枢纽型“青年之家”、功能型青年社团、互动式网络社群等蓬勃发展,成为有效组织动员青年的“左膀右臂”:全团xxx多万个基层团组织、x万余个“青年之家”、xx余万个青年社团持续双向赋能,彰显出更为广泛和多层次的组织力。

抓团员:锻造D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

“团员应该有先进性,有光荣感”“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抓好入团以后的教育实践”⋯⋯贯彻落实对团员队伍建设的要求,共青团抓住先进性建设这个关键,逐步把团员培养锻造成该有的样子、展现出应有的作为。

在团员发展中,紧紧抓住质量这一生命线。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制定实施分领域入团标准细则,推行推优、积分、评议入团,多维度考察入团申请人,入团标准和“门槛”明显提高,“什么样的青年能入团”更清晰、更明确。

“以前比较注重学习成绩,现在不一样了,要看综合表现,积分越高、越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就越有机会优先发展成为团员。”在谈到入团方式的变化时,浙江省平阳县实验中学的入团积极分子说。

近年来,新发展团员规模从每年xxx万名左右逐步降低并合理控制在xxx万名左右,以往高中毕业生绝大多数都能入团的情况彻底扭转。

在日常教育中,强化政治教育、政治训练。全团坚持把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部署开展“学D史、强信念、跟D走”“学习二十大、永远跟D走、奋进新征程”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制定实施中学团课教育指导大纲,全日制中学团校基本实现应建尽建,推动超过xx%的团支部组织化开展学习教育并逐步形成机制,团员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实现整体跃升。

团课既要有意义、讲道理,也要有意思、引潮流。“第一次听音乐团课,觉得很生动、很吸引人。希望以后团课都能这样讲!”湖北省黄石二中的团员参加“百年追寻”主题音乐团课后说。

各地通过创新“三会两制一课”、主题团日等组织生活的形式载体,加强辨析式讨论、沉浸式体验、仪式化教育、社会化实践,强化组织育人功能。

在xx,“争章推优”逐步成为初高中团队衔接和培养一体化工作的“榫卯”,高中、高校探索建立“推优”一体化连续培养、接续育人链条。这是全团推动完善贯通D、团、队一体化育人链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经过少先队组织推优入团的比例超过xx%,各地普遍建立团员先进性评价常态化机制,研究细化推优入D具体措施,团员中经过团组织“推优”成为D员的比例明显提升。

大事难事显担当,共青团员有作为。x年来,全团累计组建xx余万支青年突击队、动员xxx余万名团员青年,在疫情防控、防汛抗洪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在前、作表率;每年组织动员xxx余万名大学生参与三下乡、返家乡、社区实践等活动,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广阔舞台施展才华;数千万团员青年参加网络文明志愿行动,抵制谣言杂音、传播主流价值,团员先进性在实践中得到历练彰显。

抓骨干:探索创新工作骨干选用机制

“四缺”之难,难在基层、首在“缺人”。x年来,全团落实关于“群团干部有不同于D政干部的特点,应该采取符合群团组织特点的干部管理方式”等重要要求,努力破解“行政化”选人用人模式,大力拓宽团的工作骨干来源渠道,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建立完善目标责任制,努力把“好苗子”选出来、用起来。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