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报告
2023-12-14 10:10:03 682

 

 

2023年是全面贯彻D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中指出:“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创造条件加快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制度。”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我国加强了对碳排放量的重视和控制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要“加强能源资源的合理配置,大幅度提高产能效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降低碳排放强度”,尤其是对于化工产业,绿色转型尤为重要。

xx市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地表水资源丰富,矿产等自然资源储量大,是极为理想的工业用地。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布局的展开和依托本地资源优势,xx市工业布局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形势,能源、化工、原材料等工业地位突出,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成为带动xx经济向前向上发展的骨干力量。xx市在2035年远景目标中做出了“围绕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基本建成“六个焦”,“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xx”的重大战略规划,其中“绿色xx”建设目标决定了未来15年xx市城市发展主基调,“绿色低碳”必将成为xx市高质量发展最亮丽的底色。基于xx市化工及资源工业经济占比较高、绿色低碳转型难度较大的特点,城市发展如果还依靠要素、投资驱动,牺牲绿色低碳,xx高质量发展前景势必堪忧。

因此,深入剖析化工行业发展态势,保证化工产业循环有序发展是全面推进xx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立足于全行业低碳转型理论基础和实际案例,深度剖析行业转型发展要素,对xx市化工行业绿色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为助力xx市打造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样板之都,助推创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可持续发展示范市和国家级节水型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1.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困难及瓶颈

长久以来,化工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小贡献。纵观化工产作业的发展历程,化工产业从最初的尿素、轮胎等下游产业起步,逐渐扩展为丙烯酸、有机硅等中游化工产品,再到朝向新能源、新材料等方向延伸,化工产业在行业生产价值链上的地位不断提高,经过长时间积累,化工产业已具备深厚的发展底蕴和实力。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质量和美好生活环境需求的不断提高,化工产业为满足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略显吃力,在不同维度不同方面表现出不同的问题。

1.1高耗能、高污染严重目前,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达到100亿吨",其中化工行业排放量不足5%,远低于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从排放总量看化工并非首当其冲,但从强度看,化工单位排放量却远远高于各大行业。对于不同地区,由于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发展水平及技术水平不同,面临碳排放的压力也就不同,发展水平较低的企业更容易触及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红线。化工行业因原材料及生产本身的“缺陷性”及“特殊性”,自带高排放属性,这也能解释为何化工行业成为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关注对象。

1.2企业粗放型生产方式xx市化工行业粗放型生产,未能形成系统的产业链,规模化程度较低,由此导致的产品生产往往还处于初加工阶段,在市场上产品占有率低,无法引领市场经济发展。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建设时间较长,资金储备量不足,设备陈旧且生产技术落后,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脱节,无法适应时代需求,生产生活活动及产品往往缺乏创新性,面临着被社会淘汰的风险。除此以外,企业对清洁生产环节还处于摸索阶段,生产生活过程中环境保护难以完全满足要求。由于粗放型生产方式的存在,使得xx市转型升级缓慢,行业竞争力缺失。

1.3人才环境差,人才大量流失人才对行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与其他行业相比,特殊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得化工行业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人才竞争优势,企业发展后备力量不足,发展动力欠缺,人才处于长期流失的状态,因此进入了循环往复的恶性循环“怪圈”。人才得不到就业,企业得不到发展,当地的经济水平也因此处于长期低迷状态。

2.绿色转型发展要素分析

2.1横向思维

绿色发展需求正在倒逼行业体系进行深层次的变革。人们在关注生产的同时也逐渐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关注领域,强调发展低碳经济。面对转型升级的难题,企业不禁要思考这样一个重点问题:如何摆脱现有困境,寻找转型新出路?一方面,生产落后的企业急于寻找发展路径,希望向优秀的企业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方法,但却不符合自身发展特点和产业特点,收获不到令人满意的成效;另一方面,化工行业粗放型生产、企业生态环境以及发展策略并未改变,导致消耗和排放的权重居高不下。单纯地追求变革,盲目地进行横向学习和对比而不注重方式方法,只会得到“邯郸学步”的结果。

很明显地可以看出,行业在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不是单靠一方面的力量就可以做到的,如何立足于当地经济实际及行业发展规律,找到发展的关键因素,厘清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而振兴化工行业是企业及政府需要共同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2.2纵向比较及要素分析

与横向思维相比,纵向比较更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在理论层面上,任相伟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采用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饱和度检验的方法,挖掘企业绿色转型前置动因和有效路径。认为企业在转型发展中对前置动因的重视程度较低,需要将自身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融合,不仅重视表层问题,更要深挖内在根源。林风霞"着重分析xx市产业历史发展轨迹及重点方向等,归纳总结出了包括产业定位、项目建设、平台建设、政府支持在内的产业转型成功要素。吉得胜4分别从结构和动能两个方面分析研究了xx市化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从团队、技术人才、产业创新等方面突破发展瓶颈。林志峰运用量化指标构建了产业结构与低碳发展的模式,通过进一步优化,提出A=β+P,X+P2Y的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其中,新兴产业(新能源技术)是产业转型的薄弱环节,应通过宏观政府、中观产业和微观企业的联合共同调节。

在实际应用中,从优秀企业低碳转型的做法中可见一斑。中石化以“零排放”为目标,发展风力发电项目,因地制宜探索可再生能源代替传统化石能源技术,发展“可再生化工”;通过全价值链开发,打通从原材料到关键核心部件生产的全过程;建立综合能源服务站,从传统单一服务向多元化服务转变,优化服务体系。瞄准智能产业,提前布局发展数字化应用技术,实现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规范化,把控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字参数,降低生产能耗和损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近几年,xx市不断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医疗、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佰利联和龙蟒钛业两家企业顺应国家钛白粉发展大趋势,战略合并成为xx集团,合并后的公司集氯化法工艺技术优势和资源平台为一体,以钛白粉产业为支柱,向上向下扩展涵盖铁系、钛渣在内的20多个产品体系,联合国内多家生产基地建成国内最大的氯化法钛白粉生产企业。除此以外,在考虑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后,xx集团以钛白粉发展贯穿上下游的产业链,充分展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样,xx市多氟多企业集合高学历人才和高级工程师组成研发团队,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在技术研发方面,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和开发经验,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和布局,并针对锂离子电池产业深入研究,做大做强。在发展前沿方面,多氟多企业于2010年率先进军新能源产业,开发新能源项目,不断扩大产业覆盖面。

通过自上而下的纵向研究分析,可以发现,任何转型成功的企业都离不开四种发展要素:政府、企业、人才、技术创新。在驱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政府、企业、人才如三架齐头并进的马车,优良的政策环境和先进可靠的信息技术则成为驱动这三驾马车的动力之源。在时代转型发展的洪流中,只有立足于自身环境与历史发展氛围,瞄定发展方向的企业才能站稳脚跟。

3.对策及建议

行业转型发展,用对策略很重要。在化工企业乃至整个行业转型发展中都要把准发展要素,注重要素间发展关系和演化机理,脚踏实地还要眼光向前。通过在速度、创新、高品质和低成本方面不断提升行业的综合竞争力,我国化工行业才能够实现由大到强、由技术依赖到自主创新、由资源深加工的初级阶段到中高级阶段、由管理粗放型到精细化的发展。本文以xx市化工产业为出发点,分别从政府、企业、人才、技术创新等方面,对推进xx市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