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要点
2023-10-10 09:50:01 76

 

 

上半年,区绿化市容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按照区委、区政府总体部署,聚焦重点工作、紧盯重大项目,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持续推动绿化市容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市容环境高品质提升。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厚植生态基底,扩展绿色底色

持续打造绿色空间。截至5月底,新建各类绿化1.0033万平方米,包括公共绿地0.34万平方米、专用绿地0.1623万平方米万平方米、立体绿化0.501万平方米;新增“云之丘”口袋公园,完成城市公园江西中路绿地申报。完成博荟广场单位绿地开放共享。

有序推进绿化项目。一是“一江一河”景观建设项目。外萃丰弄绿地及地下空间开发工程预计6月底完成B2层结构砌筑施工、地面上房屋结构施工及乔木种植。董家渡景观花桥项目预计6月底完成花桥景观全幅贯通。稳步推进313/311地块“教堂花园”“健康花园”“中央花园”等公共绿地建设。二是其他建设项目。地铁十四号线豫园站复绿工程已完成,大世界站、黄陂南路站绿地复绿工程预计6月底完成。稳步推进淮海公园、世纪广场绿化、江西中路小游园、四明里绿地、“一街一路”区域绿化等改造项目。

深入落实林长制。一是推进林长制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建立完善考核办法,做好日常信息报送、简报编辑及数据统计等基础工作。推进4个街道标准化林长办创建申报,推广林长制数字化管理平台应用,组织开展林长制巡督查培训。二是扎实开野保工作。建立XX区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组织开展“2023清风行动”,截至5月底,共检查古玩市场、宠萌店等场所5次、9家,及时教育告诫防范违法经营野生动物及制品。建立野生动物临时救助点2处,截至5月底,共收容救助野生动物21只。三是落实古树名木及其后续资源保护。做好12株建设时期古树保护工作。加强社会宣传,录制相关宣传视频6期。通过网上绿化认养平台,截至目前已有公园绿地内树木306棵,古树名木及其后续资源37棵被认养。

加强公园城市建设。一是推进主题功能拓展。依托“XX区公园城市建设联盟艺术中心”,不断深化人民公园、复兴公园品牌活动,合力开展“海棠节”美术作品展、第三届“环复艺术季”设计大赛、“春之声”草坪音乐会、“来吧!葩科!”系列活动,推进古城公园健身广场项目,开展6场公园消防科普社会宣传,让“公园+”多功能叠加新理念推动公园功能提升、品质提优。二是优化管理服务质量。完成春节、五一期间公园特色景点打造。加强游览场所特种设备管理和应急演练。以《文明游园公约》为抓手,加强公园内不文明行为的长效管理。完成复兴公园内2座公厕标准化改造提升。三是做深做细养护管理。加强绿化精细化管理。以“一带一路一环”核心区域、“一江一河”重点路段以及淮海路、新天地等经典红色区域为重点,落实精细化养护管理标准,重点研究解决悬铃木果毛控制措施,持续分步推进行道树树穴盖板整治,以瑞金林荫道片区为试点推进行道树机械化管理,持续优化行道树树种。截至5月底,完成董家渡路白蜡特色行道树、人民路槭树类行道树及西凌家宅路实生银杏行道树树种更换工作。开展重点区域花卉布置。“五一”期间在人民广场、外滩、淮海路、新天地等重点地区布置花卉60余万盆,烘托良好的节庆氛围。四是形式多样开展群众绿化。以植树节为契机,开展2023年绿街坊项目启动仪式和追梦园园艺集市活动。组织开展我心中的童乐园、社区绿植讲座、“晒出你家的春天”最美阳台评选等各类公益宣传活动,进一步营造爱绿护绿氛围。

(二)强化垃圾分类,引领低碳发展

分类实效稳步提升。上半年,XX区四分类生活垃圾干垃圾日均量为555.38吨,湿垃圾日均量为276.179吨,可回收物日均量为294.77吨,有害垃圾日均量为0.05吨。XX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为50.69%。

可回收物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建成全市首个“沪尚回收”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转站,在全区515个回收服务点更新“沪尚回收”服务公示牌。因地制宜推进回收服务进小区工作,截至5月底,组织回收企业在267个小区开展1011场回收活动,在淮海街道首批试点投放两台智能型回收箱,通过预约回收、定时定点回收等方式基本实现全区回收服务全覆盖。

社会宣传持续加强。通过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容器设置和垃圾分类语音提示,不断提升景区和公共场所垃圾分类实效。因地制宜串联区内低碳绿色场地资源,首批打造了“苏河线”“滨江线”两条市民体验路线。与区体育局、区妇联联手举办垃圾分类主题亲子运动会,形成“小手牵大手”宣传格局。

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南外滩环卫大楼、金陵中路150号停车场改造工程、宁东大厦8楼、14楼、18楼房屋装修工程等重点项目,预计今年均能竣工。按计划启动南苏州路环卫大楼。做好南浦地块迁址过渡项目。积极推进15座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和16座生活垃圾标准垃圾房改造。

(三)推进建管并举,精细市容管理

推动重要商圈区域夜景提质增靓。一是聚焦南京东路商圈,结合世纪广场改造精研景观照明布灯点位,指导推动周边建筑物景观灯光改造,同步为纳入“环屏秀”预留集控接口,努力打造特色活力夜景新地标。二是聚焦“一河两高架”区域,结合苏州河旅游水上航线开通,进一步完善堤岸和天际线景观照明,同步聚焦商圈周边、高架交汇处等重要节点,靶向发力,力争XX夜景常看常新;结合外滩第二立面整体改造工作,有序推进洛克外滩源、“160地块”、圣三一教堂、外萃丰弄绿地等项目的景观灯光提升;结合重点区域景观照明集中控制工作,加强对社会自建景观照明的服务指导,今年以来新增10处集控终端,确保景观照明重点区域纳控率达90%以上。三是聚焦淮海中路、豫园等老牌商圈,对淮海中路商圈夜景提升试点段开展深化研究设计和现场试灯;结合“五五购物节”和“六六夜生活节”等活动,指导商圈业主打造个性化灯光景观,如TX淮海艺术展陈等;配合推动“2023外滩艺术季”相关工作,助力老牌商圈焕发新触感、新特色、新活力。

持续加强户外广告和招牌管理。一是强化基层治理效能。结合落实《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户外招牌设置技术规范》的新要求,通过制订区域特色管理工作方案、建立条块联动长效机制、政企共治打造个性化创意招牌、持续推动“一网统管”信息化管理,努力构建“市、区、街镇”三级管理体系。二是守住城区运行安全底线。结合高风险作业领域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等专项排查整治以及防汛防台工作,广泛开展宣传告知,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告知的形式,今年以来共发放告知书8132份。做好“双随机”抽查抽检,今年以来共检查户外广告设施、户外招牌和景观照明4332处,发现隐患问题66处,处置完成52处,移交进入行政执法流程14处。做好防汛防台各项准备工作。三是引导户外广告设置规范有序。全面做好调查摸底,厘清区内户外广告资源分步情况,为编制规划打好基础。加强对违规户外广告设施、户外招牌的整治力度,今年以来完成市局督办违法户外广告设施整治26件、违规户外招牌整治15件。

“美丽街区”建设纵深开展。一是加强项目建设。以“全要素、一体化、做减法”为原则,持续推进“美丽街区”建设进度,截至5月底,已完成建国路、人民路“美丽街区”建设,正在推进陕西南路、内环高架以及河南中路前期准备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二是打造亮点特色。聚焦各方资源、注重借势借力、打破条块壁垒,将“美丽街区”建设和“一街一区”建设深度融合,切实提升美丽街区覆盖率和品质感。配合完成五里桥街道局门路“百年江南之轮,共驱时代之齿”、南京东路街道威海路三角绿地“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半淞园路街道西凌家宅路“家”等3个街区人文景观设计方案。三是推进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 截至5月底,已完成座椅优化提升79处,并联合街道倡导社会共享40余处;联合区委统战部共同推进公共休憩座椅认捐认养,探索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模式。

深入推进高标准保洁示范区建设。一是巩固创建成果,持之以恒抓好常态长效管理。在建成区探索共建共治新模式,通过设立共治二维码公示牌、探索“挂牌管理”“动态摘牌”机制、邀请市民提建议等方式,鼓励市民全面参与环卫精细化管理。上半年我区高标准保洁示范区测评得分位于全市第一。二是不断拓展范围,以点带面提升城区品质。今年将世博展览馆、文化广场、上海音乐厅周边作为我区2023年高标准保洁示范区创建区域,共计99244.7平方米。截至目前已按照建设标准要求,完成人员选拔与培训、新型保洁车辆和精细化工具套件配备、初步保洁方案拟定,正在反复实践夯实作业基础。三是平稳有序保障各类重大活动。以文明城区迎检为契机,开展六大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行动,新增设公厕导向牌60块,收集无主大件垃圾700余吨,推动城区环境面貌再提升;平稳有序完成春节、豫园灯会、五一等重大节庆保障,截至5月底保障天数共54天、增加保障人员累计22000余人次、公厕延长开放时间累计150余座次、清除暴露垃圾累计约780吨;通过发放《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责任告知书》、培育社会自律自治组织等方式,持续提升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工作实效。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