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xx考察乡村振兴工作调研报告
2023-09-26 13:50:42 693

 

 

为深入贯彻落实D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学习借鉴xx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好经验好做法,从x月开始,市乡村振兴局D组组织人员分两批次赴xx省学习调研,先后考察了xx省xx市xx县、xx县、xx市xx县等地,通过现场观摩、研讨交流等方式,重点对当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和美乡村建设等工作进行深入调研,达到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的目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考察地区基本情况

(一)xx市xx县。该县位于xx省西部,xx被誉为“天下第一秀水”。辖区的xx村,原来是出名的贫困村,也是同志在xx工作时的基层联系点,他曾四次到访、四次致信xx,期望“经济持续发展,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越来越好”。近年来,xx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以乡村旅游产业为支柱,规模效益农业为补充的生态产业集群,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和可复制的乡村振兴之路。

(二)xx市xx县。该县位于xx省西北部,富春江山水世界闻名。近年来,xx县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创新,培育和发展“古村落+文创”“古村落+艺术”“古村落+特色民宿”等新业态,以景点的要求建设村落,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目前,xx已建有(含在建)xx个省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

(三)xx市xx县。该县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几何中心,与xx、xx和xx、xx等城市分别构成x小时和x小时交通圈,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十多年来,xx县在“两山”理念指引下,大念“山水经”,关停矿山,关闭工厂,修复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主要经验做法

考察过程中,我们亲身体会到,xx省自20xx年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xx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造就了xx万千美丽乡村,所到之地村村如画、处处皆景,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兴旺发达,一派生机盎然景象。相较而言,我市在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人文积淀等方面同xx各区县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其中最主要的差距还在发展理念和推进方式上,xx的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一)D建引领基础好。在xx各地,都注重将D建贯穿乡村振兴工作的全过程。xx市xx县xx村以提出的“争做发展带头人、新风示范人、和谐引领人、群众贴心人”为指引,塑造“四种人”D建品牌,村D总支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D组织。xx市xx乡xx村推行村D委联系D小组带领发展村户经济、D小组联系D员带班参与乡村治理、D员联系群众带头倡导文明乡风的“三联三带”活动,受到中央领导赞扬。

(二)规划先行标准高。各考察点所在县把规划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个性特色,做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比如xx市xx县石舍村的“非遗石舍”、xx县严家村的“未来乡村”、“渔事文化”都给考察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规划设计上,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实现了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资金化。在规划执行上,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所到之处,没有发现私搭乱建行为,很少有与整体环境不协调的建筑,做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

(三)产业融合业态新。所到村庄在业态发展上都力求创新求异,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突出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的结合,精心打造多元新业态综合体,实现了三产的有机融合。xx市xx县xx村成立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打造“群众观教育培训基地、彩色农业观光体验基地、旅游休闲清凉度假基地、传统手工艺品加工基地”,“xx逐梦”荣膺xx旅游新十景。xx市xx县“小瘾·半日村”以改造现有民居文化为基础,打造集高端休闲旅游、艺术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综合社区,成为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全国集群民宿村落及新生代民宿样板区”的全国首家民宿集群村落。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