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指出:中国共产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坚持胸怀天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和鲜明特质,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的天下情怀、国际视野、世界使命和大担当。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科学理论不断影响和改变世界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科学阐明了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提出了创建理想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坚持在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志提出“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的问题”“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的科学论断。他认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同志作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判断,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和平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同志倡导各国人民“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的世界而努力”。同志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立场、观点和主张。创造性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明确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强调“中国共产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就是坚持胸怀天下,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百年来,中国共产始终把和人民的事业作为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自身使命、人类命运与世界历史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的理论创新发展。
“天下”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宇宙观、时空观、世界观和政治观。《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历代先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情操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承载着中华文明独特品质和鲜明价值,塑造了中华民族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基因。中国共产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人的精神文化血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文化滋养之源。指出:“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人注重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起来,继承和弘扬“天下为公”“天下一家”“协和万邦”“德必有邻”“达己利人”等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活力,赋予“胸怀天下”以全新内涵、丰富内容和时代意义。
中国共产一经诞生,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作为自己的追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的成立,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定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尊严,支持和援助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事业、新独立国家建设事业和各国人民正义斗争,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有力维护了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科学判断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进入新时代,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创造性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中国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