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xx应当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这就要努力讲好昨天的故事,书写今天的故事,谋划明天的故事。
这里有几个关键问题:第一,谁来讲、谁来写、谁来谋划?第二,讲什么、写什么、谋划什么?第三,如何讲、如何写、如何谋划?第四,如何传播给大众、如何增加附加值?做好这些工作,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转变观念和做法。
第一,树立以为人本的价值理念。作为个人,人人都应当做好自己的事,用热情和执着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作为组织,要重视做事的人,也应当善于发现做事的人,培育做事的人,褒扬和激励做事的人。
第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不能使学者成为立项、发文、获奖的机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取得发展和进步靠的是做具体的事情。因此,我们应该推进代表作评价制度,而不是工作量评价制度。
第三,既要放开眼界、广招天下人才,也要坚信“眼前的人才就是天下的人才”。举两个例子:新一代女作家傅真的《爱情经典:藏地白皮书》拍摄成电影,已经杀青;青年艺术家孙晓晨的雕塑系列《咔嚓》,引起了包括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范迪安在内的国内外艺术家的关注。像这样的青年人才的作品,需要xx去关注、去传播、去维护、去捕捉、去发现。
学习贯彻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
第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契合性,是两者贯通的重要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前提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贯通。两者之所以能够贯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们在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多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这种高度契合性表明两者的结合不是一种历史偶然,也不是一种外部强加,而是两者的哲学基础、价值理念完美融合。
第二,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是“第二个结合”的重要任务。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得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基础、理论底蕴、价值观念等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表达。
第三,努力在推进两者贯通的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主要通过两者全面贯通和创新发展来实现,这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夯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底蕴,以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文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贯通结合点,在推进“第二个结合”的伟大进程中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深刻领会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基本内涵,做好xx文物考古工作,赓续xx悠久历史文脉。作为一名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中华文明的考古工作者,我们应从考古学角度深刻认识关于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的要求,做好xx文物考古工作。
首先,要守正创新,谋篇布局,为实现xx文物考古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其次,要结合xx考古实际,聚焦学术前沿,形成课题,联合攻关,做出亮点,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xx力量。xx区域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重要链条上的关键一环。xx文化在文明的演进过程中,虽然属于被称为“中国相互作用圈”的文化共同体,但又区别于其周边的湖湘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和岭南文化。xx考古应立足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解决前沿性学术热点问题方面有所作为。
看得见多远的历史,才能走到多远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胸怀“国之大者”,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做一名新时代xx考古答卷人。在中华文明探源和“考古中国”的国家级的项目中做出亮点,用一个个xx考古的新发现和研究阐释成果,讲好xx故事,提炼xx文化标识,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和当代价值,谱写xx文化当代华章。
我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对提出的“文化自信”的学习体会。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坚韧性决定了中国只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文明是世界早期诸多文明中唯一一个没有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在自我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与其他文明互相交流、和平共处。曾指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中华文明还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对中国历经几千年依然能维系大一统的国家赞叹不已。正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决定了中华文明的坚韧性,中华民族的坚韧性又决定了中国人民只能坚持走适合自己文化传统的道路。
中华文明曾经引领过世界文明潮流。18世纪,资本主义迅速崛起,给世界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政治体制的革命。但从历史来看,资本主义的发展只是最近二三百年的事情。在世界发展史上,很长时期内引领发展潮流的一直是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在大约四百年时间里都是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中国经济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固然是中华文明内在活力的延续,但更应是中国共产正确领导的结果。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今天的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超越了以往时代。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伟大基因、曾经引领过世界文明潮流的中华文明,也必将迎来伟大复兴。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x将全面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做好结合创新文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x文化传承发展。
在打造x文化IP上求突破。举办xx系列展等活动,对x特色文化作出新表达新推介;精心推出一批城市文化IP,塑造网上x整体形象;高标准建设第二批“孺子书房”,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在唱响八一x品牌上求突破。把握建军100周年重大机遇,深化八一x起义及其蕴含的伟大精神研究;全力推进重大革命题材文艺创作,积极洽谈建军百年主题电视剧和大型交响乐项目;加强汇报沟通,争取更多全国全军性活动在x举办;推动陆军博物馆建设,打造x八一新地标。
在做大x文化产业上求突破。出台一批支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健全文化强市建设工作机制;深化赴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招商,推动项目签约落户;强化全方位要素保障,培育打造重点文化企业梯队和领军企业;大力推动华侨城、保利文化艺术中心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不断丰富xx等文化街区业态。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