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出处:唐·杜牧《叹花》。原文:“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释义:狂风已吹落了鲜红的花朵,如今绿叶繁茂,果实累累,已经快到收获的季节了。比喻:经过一段辛苦耕耘,终有所获。
用法提示:一直以来,我们听过更多的解释是,杜牧与一女子约定,十年之内当上湖州刺史便回来迎娶她。结果,杜牧成为湖州刺史已经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而那女子早已嫁人生子。其实事实远非如此“虐心”,“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表达的是杜牧对于春去花落的一种感慨和不被重用的痛苦之情。所以有些时候,古诗不能过度解读。在公文写作中,我们注重的是结果,伤感之情就不要了。比如,“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取得了以下成绩。
2.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出处:春秋·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小雅·斯干》。原文:“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
释义:山水之间有翠竹摇曳生姿,也有茂密松林风中缄默。比喻:家门兴盛,发展趋势较好;也用于祝贺他人新屋落成。成语“竹苞松茂”即由此而来。
用法提示:“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一联,既赞美了环境的优美,又暗喻了主人的品格高洁,语意双关,内涵深厚,可见此诗作者的用心。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如果放在段首的话会显得有些突兀,用作修饰语会比较好,作为对目前发展情况满意的总结。比如,今年咱们公司的项目实现多点开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大家再接再厉。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出处:唐·李绅《悯农》(其一)。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释义: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比喻:有耕耘才会有收获。
用法提示:李绅一共写了两首《悯农》,这是其一;其二我们都知道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的景象,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春天不播种,秋天又哪来的收成呢?付出一分劳动就会获得一分收益,无论成功与否,都是积累的过程。在生活、工作中,当看到别人取得收获的时候,不妨思索一下自己该如何去做才能不负这大好时光,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不虚度。
4.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出处:先秦《卿云歌》,载于《尚书大传》,写作时间、诗人皆不详。原文:“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释义:日月光华照耀,辉煌而又辉煌。比喻:国家政通人和、清明美好。
用法提示:相传,这首诗是舜禅位于禹时,同群臣互贺的唱和之作。诗歌描绘了一幅政通人和的清明图像,表达了上古先民对美德的崇尚和圣人治国的政治理想。公文中写到中国梦、小康社会是常事,这方面的好句子不妨多积累些。
5.愿同尧舜意,所乐在人和。
出处:唐·白居易《太平乐词二首》(其二)。原文:“湛露浮尧酒,薰风起舜歌。愿同尧舜意,所乐在人和。”
释义:愿意学习尧舜圣明的原因,使民心和乐。比喻:采取好的措施,以惠民生。
用法提示:尧舜是古史传说中的两位圣明君主,这种说法最早出自《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再经过孔孟无以复加的顶礼膜拜之后,尧舜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更是登峰造极。那么,历来都学习尧舜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为了成就“人和”。此“人和”非“地利不如人和”之“人和”,而是人民其乐融融、安居乐业。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与民生密切相关,所以在说到“三农”问题、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时候,可以使用。
6.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出处:元·王冕《白梅》。原文:“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释义:忽然间,这一夜清新的香味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这是作者在写自己的志趣、理想与抱负,讴歌了为广大民众造福的英雄行为及牺牲精神。
用法提示:“忽然一夜清香发”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意味,不过岑参写的是雪,王冕写的梅花。王冕流传下来的诗歌不多,其中大部分都是写梅花的。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表示那种忽然间的惊喜,或者是不期而遇的成绩。比如,这个成绩,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恰似“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另外,也可以用这联诗的原意:为广大民众造福的英雄行为及牺牲精神,那就要用在个人传记中,或者表彰大会、纪念大会上了。
7.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出处:近现代·《长征》。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