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系列评汇编(11篇)
2023-09-25 15:11:41 683


 

“这个码头上,所有的设备都是自动运行,更酷的是,所有设备哪怕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下也能行云流水、热火朝天地干。”10月22日,二十大“代表通道”第二场采访活动上,的二十大代表、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张连钢向中外媒体记者介绍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心路历程。

今日辉煌,源于昨日之苦难。2013年,张连钢担任自动化码头项目组组长时,当时码头自动化的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立项之初,张连钢带着项目组成员赴荷兰、德国等国考察“取经”,未料,“真经”没取得,反遭国外公司一番羞辱——外国同行根本不允许他们到码头前沿去,只能在车上隔着玻璃远远地看几眼。

“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张连钢团队只用三年半时间,破解了十几项世界级难题,建成了世界上自动化程度最高、作业效率最快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并先后9次刷新世界纪录。至此,中国港口拥有了集装箱装卸的世界最高端形态,也再次让世界见证了中国人民不信邪、不怕压、不怕技术封锁的自信与骨气。

的二十大报告中,“科技”与“创新”成为高频词被反复提及。如何让“科技”与“创新”跃出纸面,源源不断创造出无愧于前人、无愧于时代的累累硕果?从蛟龙潜海到航母下水,从嫦娥飞天到玉兔登月,从移动支付到5G落地……一串串中国传奇的诞生,见证着我们以自信抒发中国之志、以自立拓展中国之路、以自强集聚中国之力。而未来的成绩如何,正待每一位有理想、有自信的科技工作者去书写。


 

 

县一级行政单位上承市州,下接乡村,过去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今又是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大舞台。对于如何发展好县域经济,的二十大代表,保靖县委书记杨志慧表示,要全力做好保靖县“茶、水、城”文章,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促进群众持续增收致富,以县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

“蛮歌花节鼓,公讌桂沾浆。”金秋时节的保靖县,呈现一派群峦叠翠、花果飘香的诗意景象。十年来,保靖县地区生产总值从40.88亿元增长为80.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大幅增长。凭着生态优势,保靖“两茶一果”总面积达40万亩以上,保靖黄金茶总产值达13亿元,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随着“酉水明珠·黄金茶城”的名头越来越响,以业兴城、以文化城、以绿扮城的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

再从全省来看,安化黑茶、炎陵黄桃、资兴东江鱼、临武鸭……三湘大地上有着无数的优质农特产品,其中不乏响当当的品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有了特色产业,还要积极调动广大农民特别是新农人的积极性,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休闲、工美非遗、住宿康养等特色产业,真正做到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核心热词”:在总结过去10年的成就时,二十大报告里有一点,“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被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5大特征之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被列入至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中。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人民紧紧团结在中央周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朝着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扎实前行。


 

 

21日上午,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邀请生态环境部组成员、副部长翟青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主题与记者交流。

翟青在100分钟的时间内,回答了各路记者涉及污染防治、气候变化、环境领域国际合作等多个热点问题,全面、准确、权威解读了我国致力于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多个“世界之最”。

随着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型,生态文明纳入“顶层设计”。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就此被历史性地写入宪法。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理念深入人心。将污染防治列为全国范围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将生态建设纳入地方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等,充分彰显了我国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心。

中国对生态文明的推进力度,世之罕见。翟青谈到,中国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敢于动真碰硬,敢于直面问题。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以后,累计查办了重点案件超过17万件。2016年、2018年分别严肃查处了多起环境质量数据造假典型案件,23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在生态环保历史上是第一次因为数据造假被判刑。严控污染的法律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震慑作用。

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矢志不渝,久久为功。十年来,中国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成绩单,这次记者会亮出的详尽数据足以佐证:2021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PM2.5的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了34.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率达到了87.5%;地表水I—III类断面比例达到84.9%,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到1.2%;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

这次记者会以雄辩的数据和事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姿态和贡献:中国成为世界上大气环境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2021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2年下降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68.5%下降到56%,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绿色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10月22日,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作为这次大会的高频热词,“中国式现代化”频频引外媒关注。英国广播公司(BBC)称,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新的“政治语码”;《日本经济新闻》刊文称,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表明中国不会选择过去西方国家依靠战争、殖民、掠夺等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幸的现代化道路。

几天前,参加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在谈及中国式现代化等话题时,他如此感慨:“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

这种“难”,根本在于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发展道路。它首先实超大规模人口的现代化。迄今为止,全球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总和不超过10亿人。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无先例可循,更没有现成道路可走。更具挑战性的是,中国还将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所独有的五大特征,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与西方现代化有着根本区别。无论其开拓性,抑或独创性,都十分具有挑战。

惟其艰难,更显伟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长期探索出来的。1919年,孙中山先生曾如此憧憬:修建160万公里的公路,开凿并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建设3个世界级大港。今天中国的盛世图景实,远远超越了中山先生的想象。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天和”驻太空、“祝融”探火星……特别是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央,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实践正在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中国早已不再是那个中国。从仰望世界到平视世界,再到旗帜鲜明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中国人民勇于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信心和底气更足了。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向新的伟大征程,我们团结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书写的不但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宏伟新篇章,也将为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现代化道路提供中国借鉴、贡献中国智慧。


 

 

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报告中的这个句子令人耳目一新。所谓“均衡性”就是充分考虑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不搞“一刀切”,不搞“厚此薄彼”;所谓“可及性”,就是使相关政策能够落地落实。

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人口规模巨大,幅员辽阔,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发展民生应该坚持体现公平的均衡性原则,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助,充分考虑弱势人群的状态,补齐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短板,追求“普惠”“共享”。同时,不搞“一步登天”“欲速不达”的冒进。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更好理解“均衡性和可及性”的深刻意义。

事实上,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民生领域不断深化改革,制度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在民生领域的获得感也逐年增强。如,通过“新农合”、药品集中采购等制度措施,看病难的问题得到缓解;通过“双减”“化解大班额”、教育资源向偏远地区倾斜等办法,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也日益改善。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着中国共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追求,是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念兹在兹、无日或忘的事。民生大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均衡性和可及性”原则下保障和改善民生,必能行稳致远,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你,为什么如此坚定?“我想让山里的孩子也能走进最好的学校”——这是张桂梅的回答;“我们绝不能把祖国的领土守小了、守丢了”,这是戍边英雄祁发宝的铿锵作答。与他们一道出镜的,还有多位为众人熟知的的二十大代表。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与表达,阐述自己的初心使命,表现出对本职工作的热爱。

这两天,一件题为“这是9671.2万分之一的回答”的新媒体作品,在各大网站、客户端持续刷屏、霸榜。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