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100年来,我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从延安整风到新式整军,一次次思想洗礼、精神重塑,成为铸魂育人的生动实践;从“支部建在连上”到“指挥枪”的原则,从“革命理想高于天”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三大作风”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一系列立兴强的卓越历史创造,构成具有丰富深邃思想道德蕴含的价值体系。学史崇德就是要从百年形成的价值体系中汲取丰富营养,坚定对忠诚的大德、为民造福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
明大德就是要有信仰。纵观我的峥嵘历程,记录着艰辛奋斗和惊世奇迹,也见证着信仰之美、使命之重、英雄之气、崇高之志。从革命年代抛头颅、洒热血,到建设时期讲奉献、敢奋斗,再到改革开放时期勇创新、求探索,涌现出了李大钊、方志敏、赵一曼、邱少云、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一批英雄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为为民、初心如磐的共产人的责任和担当,看到了“打不折、拧不弯”的中国脊梁。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正是无数共产员怀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披荆斩棘,在惊涛骇浪中乘风破浪,才使得从一艘小小红船成为巍巍巨轮,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进程。我们应该赓续这份忠贞和坚持,传承红色精神,从革命先烈的执着信仰和追求中汲取精神动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明大德就是要讲忠诚。指出,对忠诚,是共产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对于共产人来讲,忠诚于的信仰、忠诚于的组织、忠诚于人民就是大德。我们之所以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就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对的事业无比忠诚的共产员。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到1949年,在我们领导的革命中牺牲的有名可查的烈士达370万人。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胸有忠心,就能入火海而不退缩、遇烟雾而不迷失、出淤泥而不沾染、临诱惑而不动摇。先烈们的精神不断感染、激励着后来人矢志向前。祖国西部边陲,喀喇昆仑高原,加勒万河谷,面对外军悍然越线挑衅,祁发宝等戍边英雄们面对数倍外军张开双臂阻拦,以血肉之躯在国境线上立起了一座座界碑。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那场战斗后,“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被很多官兵自发写在了头盔里、衣服上,刻印在青春的胸膛里。“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我们要从的百年奋斗征程中,学习一代代共产人对忠诚的大德,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永葆对的忠诚之心、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回顾的百年历程,人民二字力重千钧,无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抑或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无不体现的一代代领导集体浓厚而强烈的为民情怀。长征途中,三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徐解秀老人家中,第二天离开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棉被剪下一半留给了老人。“什么叫共产人,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留给老百姓的人”,用“半条被子”的故事形象地解释了共产人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是喊出的口号,而是具象地体现在“半条被子”上。作为新时代的员干部,不能忘记“半条被子”里的赤子初心,要永远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落在实处,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守公德要勇于担当作为。“为官避事平生耻”。员干部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关键时刻要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遇到危急情况、遇到大灾大难、遇到突发事件,都能临危不惧、靠前指挥,解决问题。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遇到矛盾不怕事,碰到问题不回避,敢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矛盾。员干部要敢于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群众意见大、怨气多的地方去化解矛盾,到工作难度大、情况很复杂的地方去打开局面,用实干担当践行为民许下的诺言,不断夯实的群众基础。
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许许多多老一辈革命家,用模范行为树立起共产人修炼坚强性、崇高品德的光辉榜样。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江苏省苏维埃主席刘启耀身上背着足够他下半辈子衣食无忧的金条,化妆成乞丐,乞讨数年,找到组织继续干革命。期间哪怕饿晕、身患重病,他都没有动用分毫的经费,只因他始终坚守一个信念,这笔钱是的经费,比生命还重要。吉鸿昌烈士把“做官即不许发财”印在细瓷碗上,发给全体官兵,用以提醒自己并教育下属。无数革命先辈尽管条件艰苦,生活困难,自己家人吃不好穿不暖,但丝毫没有动一点私心。他们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是共产人正身律己的一面明镜,令人见贤思齐,反复镜鉴。
严私德要常有一颗清贫之心,不燃“官烛”,公私分明,防微杜渐,一丝不苟,一尘不染,彰显清廉为官的本色。严私德要管住自己,管好家人,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的起点,如果一个员干部连自己和家人都管不住怎么能治理国家呢?苏荣在悔过书中说:我家成了“权钱交易所”我是“所长”,老婆是“收款员”。一家老小几乎都参与其中。真是腐败搂钱全家总动员!不仅自己滑向深渊,家人也去监狱里“团聚”了,这是很悲哀的。严私德要知敬畏,时刻慎欲、慎权、慎趣、慎友、慎微,做到坚守底线不逾越、勤政有为不懈怠、为民服务不谋私、严以律己不乱为,做公道正派、务实清廉的好干部。
罗志强
对史的每一次回眸,都是一次初心的叩问、思想的洗礼、德行的重塑。1919年,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五四运动中,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赵世炎、邓中夏、陈延年、陈乔年、蔡和森等个个志向高远、品行高洁,为了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不惜慷慨赴死、从容就义,他们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迸发出光芒万丈的人格德行魅力!
电视剧《觉醒年代》展示了五四运动的历史画卷,从剧中,我才知道陈独秀与陈延年、陈乔年是父子关系。陈独秀作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在整个运动中起了大作用;陈延年、陈乔年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积极参加了学生运动。1927年4月,在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同时当选为中央委员,那时,陈延年不到29岁,陈乔年只有25岁。1927年7月,陈延年被捕,他宁死不跪,高呼“革命者只能站着死”,后被国民反动派乱刀砍死,年仅29岁。1928年6月,陈乔年受尽酷刑,仍乐观地憧憬“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后从容赴死,年仅26岁。以他们为代表的爱国青年,用一腔执着的热血点燃了青春,用九死不悔的脚步践行了诺言,道德品行堪称楷模。
回顾这段历史,我深刻感悟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从五四运动中汲取学史崇德力量,立志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在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全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这四个目标中,崇德是一种精神动力,学史崇德就是要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学史,立政德。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深刻认识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深刻认识我们今天讲的“德”,第一位的是政治品德,看一个干部政治素质高不高,主要看是否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否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否全面贯彻执行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积极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是否忠诚干净担当。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与同心同德。深刻认识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每一名员干部都要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做到心中有、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把为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中国自古就有重德的优良传统,认为“德”是涵养万物的承载。指出:“对忠诚,是共产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对于共产人来讲,忠诚于的信仰、忠诚于的组织、忠诚于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大德。
新中国成立后,国防事业和工业发展都需大量的矿产资源,在此背景下,我国地质勘查机构和地质队伍陆续组建。为了保卫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发展新中国,地质人抛家别亲,走进深山老林,正如《勘探队之歌》所描绘的“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这就是地质人的初心和使命!一代又一代地质人为报效祖国,毅然投身艰苦卓绝的地质勘查行业,并最终锤炼出了“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地质人“三光荣精神”。这种三光荣精神就是地质人忠诚于的地质事业的信仰。上世纪90年代,地勘行业进入萎缩期,国家指令性项目不足、投入经费不足,无数地质人下岗待业。为了不给国家增加负担,地质人主动转型,适应市场需求,向建筑基础、工程勘察、路桥建设等领域开拓,并创办了不同类型的经济实体,“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格局在地勘单位普遍存在。随着改革的深入,地质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奉献国家、奉献社会的无私精神,牺牲小我,主动修炼内功拥抱改革,勇当改革的参与者与推动者,努力实现地质经济转型发展。
公德是指为维护社会公众的安宁和幸福所展现出来的良好品行和高尚情操。中国共产人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理念,坚持立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当中。毫无疑问,造福于民是我们坚持人民至上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也是共产人必须崇尚的基本公德。
历史充分证明,我们之所以能在共同富裕道路上阔步向前,正是因为许多优秀共产人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勇于吃亏,不计得失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才使9899万农村人口全部摆脱贫困,才创造出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也必将使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更加坚实。
私德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共产人的私德包含很多内容,但有三个方面是最基本的:就是要严于修身,慎独慎微;就是要习惯于在监督约束条件下工作生活;就是要严格家教家风,做良好家风建设的表率。
学史崇德这个“德”,就是共产人的性修养和政德,就是对忠诚的政治品质、为民服务的宗旨情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淡迫名利的崇高境界和廉洁修身的道德情操。近日,通过认真学习史,我受益匪浅,要传承弘扬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和革命传统,从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中接受精神洗礼和性锻造,念好“正、浓、净、干”四字诀,永葆共产人的政治本色。
在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中国共产自成立以来,广大的革命先烈、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共产员,用自己的行动成就了中国共产的百年光辉。我的体会是学习史,就要崇德,就要传承发扬。
我1949年出生,老家是云南建水。一块红色的土地,孕育了许多革命先烈、优秀员和英雄模范人物。受环境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阅读那些战斗故事、英雄和传奇人物的书籍。书成了我生活的第一需要,便有了长大当一名图书管理员的意愿。
1969年,通过推荐、考试,我被安排在云南省建水教育局机关工作。1971年根据我的要求,调到建水图书馆,当了一名图书管理员。在整理图书的时候,看到一本云南昆明藉女英雄王金英的故事书。她是高山铺人,1948年只身离家,参加了游击队,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10月担任了中共楚雄县委宣传部长,1950年4月在一次为解放军征粮的干部会上被国民匪徒抓住。匪徒们软硬兼施,她却大义凛然、不为所动,刑场上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万岁”!这位刘胡兰式的女英雄,牺牲时年仅19岁。我为王金英的事迹打动,决心向英雄学习,立志当一名共产员。申请书上交后,经过组织培养和考察,1971年5月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宣誓那天对妈妈说:“我是一名共产员了!”妈妈问共产员是什么样的人?我告诉她,共产员就是不怕苦、不图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妈妈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在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出号召,全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中国共产人的精神血脉,在新征程上攻坚克难,奋勇前进。在学习史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史就是激励我们前进的精神力量。
1988年9月,爱人从部队转业,我离开生活了29年的故乡,来到了江汉明珠——汉川。安排工作的时候,组织部征求意见,是到档案馆还是图书馆?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图书馆。入职之初,因为地域的改变,工作环境、人缘关系、甚至说话的语音也大不相同,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要适应这些,就要吃大苦、受大累。正在我决定进退的关键时候,县文化系统组织开展“学习长征精神,服务社会主义建设”活动,联系我的实际情况,觉得自己面临再大的苦也不如长征二万五,负担再大的累也比不上爬雪山过草地。共产员的先进性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应该要有兢兢业业的精神,开拓进取的雄心、锐意创新的勇气。我以身作则,勤学做事,取得了领导的信任,得到了同事的拥护,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我不厌其烦地找领导汇报工作,反映所处的困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领导的支持,县图书馆从仙女山搬到了西正街,面积增加一倍多;发动县直单位、员干部和社会名人捐书,藏书从3万册增至8万册。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