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聚焦“五个坚持” 走出D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子6
3.实施“五项举措”推动“红色巷长”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11
4.着力打造“四个课堂” 激发农村D员教育“新活力”14
滨海片区棚户区改造工作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D委坚持D建引领,充分发挥D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D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推进滨海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征收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打牢房屋征收工作基础
一是明确责任,清单化推进。房屋征收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在棚改指挥部的领导下,市住建局D委牵头抓总、市房屋征收服务中心D支部具体抓落实、征收工作全体人员参与,第一时间召开房屋征收工作动员会,定任务、定目标、定时限,以责促行、以责问效,确保房屋征收工作得到有效部署落实。
二是四级联动,网格化管理。发挥“指挥棒”作用,建立由“D委书记—分管领导—征收部门负责人—征收组长”四级联动机制,确保工作层层推进,责任层层压实。同时,将棚改划定11个片区,组建11个房屋征收工作小组,设立D员先锋岗、划定D员责任区、成立D员突击队,选配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群众基础好的D员干部分片编入征收工作小组,D员干部担任责任区组长,采取网格化管理,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到面”的原则,D员干部带头以“抢”的意识大干快上,以“战”的姿态硬核担当,以“拼”的精神聚力突破,稳步推进房屋征收工作。
三是挂图作战,靶向式发力。将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完成时限层层分解,把房屋征收任务细分到每名D员干部身上,紧盯目标“不偏向”,督促落实“不走样”。建立定期听取汇报常态化机制,坚持“每日一碰头,每周一调度”推进会,集中学习征收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听取房屋征收工作进度和征收难点,集思广益,凝聚合力,啃下“硬骨头”,扫清“拦路虎”,靶向发力破解征收难点痛点。
二、发挥先锋作用,扛牢房屋征收责任担当
一是成立临时D支部关口前移做好服务。把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关口往前移,成立项目临时D支部,把D旗插在滨海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一线,让D建成为征收工作的“红色引擎”。以宣传征收政策、收集群众意见为抓手,通过上门入户发放“棚改项目宣传手册”,召开群众座谈会、上门交流、电话沟通、面对面交谈、亲戚朋友劝导等形式开展有力的政策宣传活动,挨家挨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征收补偿政策和滨海片区棚户区改造的重大意义,细心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耐心向群众答疑解惑,用实际行动和使命担当,让人民群众感受D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二是D员干部带头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D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动员一批D员干部带头签约,严格践行“管一带三”新思路。我局D委班子成员带头支持房屋征收,做好其亲属、朋友、同事等连带社会关系户的宣传引导工作,带动他们积极配合支持征收工作,形成“D员为点,以点带片”的示范效应。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服务群众。房屋征收过程中,我们采取“签约前移”的方式,将签约服务点设立在片区内D员家中,发动D员征收户讲D性、作表率,主动带头征收,以点辐射周边邻里,形成“D员带头,群众响应”的良好局面。面对部分固执己见,尤其是有抵触情绪的被征收户,以不怕吃“闭门羹”、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的三不怕精神,讲透理、算清账,用实际案例向被征收户解说补偿政策,让群众了解棚改的利好之处,千方百计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做到让每一户群众愿意迁、主动迁,从“要我搬”转变为“我要搬”。目前项目一期(AB区)涉及6个单元格被征收户2961户,已签约2910户,签约完成率98.28%,并完成拆除803户面积92404.42平方米。
三、健全完善机制,筑牢房屋征收廉洁防线
一是八级联审营造阳光透明和谐征收环境。房屋征收坚持测量过程透明、评估数据透明、补偿标准透明,做到“一个方案不走样,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套标准算到底”,杜绝以“尺”谋私。采取“征收小组、复核组、评估组、资金股、法律顾问、副主任、主任、城投公司”等部门八级联审,确保房屋征收补偿准确到位。我局D委统筹协调,各征收组加强业务指导,及时公布征收公告及补偿方案,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被征收户可随时查阅征收相关材料,确保房屋征收补偿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同时现场有工作人员随时答疑,让棚改居民及时了解征收进展,营造阳光、透明、和谐征收环境。目前,已完成征收档案审理1964户,拨付征收补偿款XX亿元。
二是坚守为民情怀真情为民服务。D员干部坚持上门走访,在正式签约前,认真帮助他们算清经济账,由被征户自主选择补偿方式,最大限度让利于民,确保在征收范围内每位被征收户都获得一套就地安置房补偿,让群众共享滨海片区开发的成果。同时帮助27名被征收户解决搬迁安置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用真情实感转变被征收户的态度,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是强化监督确保廉洁公正。为筑牢D员干部防腐篱墙,出台《D员管理制度》《D内监督制度》等相关制度,严格遵守征收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要求,逢会必讲廉洁纪律,提廉洁要求,层层组织签订“廉洁征收”承诺书。在工作流程上坚持集体复核、审批、过会制度,杜绝弄虚造假、虚报冒领。发挥“棚改D建联盟”联动作用,邀请市纪委主要领导讲授房屋征收专题警示教育课,剖析近年查办的房屋征收领域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以案为鉴,警钟长鸣,共同助力“清廉征收”建设。
近年来,大田镇D委始终聚焦在“五个坚持”上下功夫,以高质量D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一、坚持网格治理强堡垒,推动“组织规范”向“组织有力”转变
建立“D委领导、支部引领、D员带头、群众参与”的D建引领网格治理模式,实行“一网统筹,多网呼应”,把25个村(居)划分为145个网格577名网格员,由1名村“两委”干部带领3至4名无职D员、返乡青年、退役军人组成1个作战网格,推动D员服务下沉,逐步形成“支部有部署,网格有行动”的治理机制。各村(居)网格建立“民情台账”以来,协助群众解决就业、生产、纠纷、困难救助等问题2000余件,用“真心”为群众服务,变“堵”为“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同时,探索实施“积分制+差异化分红”试点工作,把群众自觉参与“七个倡导”作为积分重点,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实行村集体经济差异化分红,实现“小积分撬动大治理”,调动村民广泛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把“村里事”变成了“家里事”。
二、坚持D群驿站带就业,推动“人才离乡”向“人才兴乡”转变
坚持“D建+劳务输出”品牌创建,以D员干部为骨干组成村(居)劳务输出大队,不断擦亮“大田劳务”品牌,盘活本地人才队伍,提升“土专家”“田秀才”等技术含量。D群驿站投入使用以来,我镇通过建立“支部包村、D员包户”责任体制,逐户走访并建立劳动技能人才就业摸底台账,采用“用工企业+培训基地+定向输出”的模式实现劳动技能人才“引育+就业”双轮驱动。同时,创建人才信息库,将131名农用技能人才纳入“大田劳务”组织管理,定期召开返乡大学生及青年志愿者座谈会,充分发挥D管人才服务家乡发展新动能。组织体系形成以来,共2人获评农村系列“技能十佳人才”,2人入选市“十佳青创”人才库。引进东方(大田)石菲红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整合大田镇现有资源,开展就业信息推送、就业政策宣传、职业技能培训、求职登记洽谈、法律援助等系列优质活动,提供灵活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截至目前,全镇已累计组织劳务技能人才实现家门口务工XX万人次,务工收入达XX万元。
三、坚持文明建设促和谐,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推广”发展
强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社区)、文明校园、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将文明新风、村规民约编入乡风文明建设程序,2023年上半年,全镇共有1个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5个家庭被评为市级文明家庭。全面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大力开展D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我们的节日”文体活动、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应急技能培训、三创宣传、困境儿童慰问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50余场次,1人被评为东方市“最美志愿者”。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春节、元宵、三月三等重大节日节庆期间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篮球、排球、广场舞、拔河、象棋等文化体育活动10余场,免费送电影下乡196余场。注重对非物质文化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结合大田本地资源,我镇在玉道村建立“东方市黎族美孚支系纺织文化传承展厅”并交由东方市大田美孚黎族织锦技艺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管理。截至目前,实现销售收入达到XX万元,培训黎锦技艺人员超过300人,促使黎锦技艺得到进一步传承,助力东方黎锦技艺更好地传承与保护,培养黎族织锦技术人才。依托乐妹村黎锦黎陶技艺传承基地,邀请织娘陶娘并组织各学校青少年及本地群众参加到黎陶黎锦制作环节,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民族文化的知晓率和认同感,增强民族同胞文化自信和政治认同。
四、坚持D建红领村容绿,推动“村庄整洁”向“生态宜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