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公道达而私门塞,公义明而私事息
2022-01-06 10:48:13 656

【写材料用典】公道达而私门塞,公义明而私事息

【例文】老一辈革命家用言行回答了什么是“大明无偏照,至公无私亲”。也正是秉持这份公心,中国共产党以清正廉明立身,视人民利益重于山,视个人利益淡如水,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无比艰苦的条件下,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就是“公”的力量,“公道达而私门塞,公义明而私事息”,公心越充盈,离腐败就越远,离民心就越近,离胜利就越近。(中国纪检监察报《不可以私害公》)

【典故】出自战国荀况《荀子·君道》,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

【释义】意思是,公正的道理普遍推行了, 营私的门径就自然被堵住;;公正的行为准则明确了,谋私的事情自然就会停止。

【赏析】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然后能修。古往今来,多有公私分明为政者,坚守秉公用权底线,存公道之心,拒私谒之为,行公正之事。《礼记》曰:“公事不私议”,公事需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到公开场所办理,不能在私下里去处理。若公事到非公场所私谒,非光明磊落之举,多生龌龊,亦有害政之嫌。为政者如果稀里糊涂公私不分,就过不了“人情关”“廉洁关”,也很容易被围猎。私门洞开,私谒者必趋之若鹜,络绎不绝。长此以往,私谒成风,公权不公,必将危及公平正义。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