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卫健委2025年工作总结及2026年工作计划
2025-11-12 10:10:02 678

 

 

2025年,区卫健委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及省市卫生健康工作决策部署,紧扣“强基层、补短板、惠民生、促融合”工作主线,全面履行卫生健康职能,推动全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现将2025年工作总结及2026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5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建设,筑牢D建引领根基

一是深化理论武装。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D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D支部“三会一课”“每周集体学习”等制度。全年D支部集体学习48次,交流研讨16人次;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专题学习教育,D组书记作专题D课报告,推动D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二是压实D建责任。将D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督导,严格执行“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共签订廉政风险点防控承诺书120份。召开全面从严治D专题会议5次,研究解决D建与业务融合难点问题8项;扎实推进D建标准化建设,完成支部换届选举,开展D员大会10次、D内谈心谈话4次,落实D务公开制度,按时足额收缴D费XX元(前三季度)。三是加强作风建设。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开展D风D纪、廉政警示教育2次;聚焦“不担当不作为、推诿扯皮”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制定整改措施15条,整改完成率100%。领导班子带头深入基层,全年走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次,收集并解决群众诉求6件,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聚焦能力提升,深化管工作

1、做好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预防与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开展 “医疗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对全区142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质量检查,整改病历书写不规范、院感管理薄弱等问题86项;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严格特殊药品管理,联合禁毒办销毁过期精麻药品,整改问题11个;妥善处理医疗投诉110件,开展行政调解2例、市级协调调解1例,全年未发生重大医疗安全事件。

2、加强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完成医疗机构执业登记10例、诊所备案2例、变更登记50例、注销 7 例;办理医师变更注册90例、多机构备案79例,护士变更147例、首次注册20例;审核美容主诊医师14例,确保医务人员依法执业。组织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培训4场,覆盖人员320人次。

3、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投入中央及省级专项资金,完善10家中医馆(阁)内涵建设,新增基层中医阁1家,配备针灸治疗床、艾灸仪等设备30台(套);推广针灸、拔罐、贴敷等中医适宜技术15项,全年中医药处方数7.2万张,同比增长18%,中医非药物疗法服务11.2万人次,同比增长15%。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月”活动,组织中医义诊、中药材识别体验等活动20场,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以西湖镇卫生院为试点,与市中医院合作建设“智慧共享中药房”,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夯实基层基础,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有效夯实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施 “基层卫生强基工程”,西湖镇卫生院新增口腔种植牙椅1台、血液透析治疗仪10台,开设住院床位30张;为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齐DR、彩超等设备,全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15分钟慢行覆盖率达100%。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3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省级社区医院认定,7 家通过基本标准验收,西湖镇卫生院完成区级初审并拟申报省级推荐标准,基本标准创建达标率100%。利用专项资金,实施新城社区医院改造提升、西湖社区医院改造提升等改造提升项目。

2不断深化联体建设。组建以2家市属医院为牵头单位的紧密型医联体,实现34家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构建起网格化医疗服务的全新体系,全方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开设全专科联合门诊8个,上级医院下派专家80人次,依托“铜草花名医基层工作室”开展专家坐诊1000余人次,惠及群众3000 余人。

3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优质服务为抓手,稳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达标。全区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94856份,总建档率94.97%;全区共签约家庭医生有偿服务协议41552份,总签约326590人,总签约率达78.55%,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8.45%。残疾人签约率91.29%。根据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规范性标准,对辖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全面质控梳理。推进“体重管理年”工作。西湖镇卫生院、幸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阳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首批项目试点单位,分别从辖区内中小学生、糖尿病患者、一般肥胖居民三类重点人群入手,提供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方案和指导。

4、优化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西湖镇卫生院(全区唯一政府办乡镇卫生院)配备CT设备1台、公共卫生医师1名;3家村卫生室实现行政村全覆盖,配备乡村医生4名、护士1名,执业(助理)医师占比50%。落实在岗村医养老保险补助政策,为4 名村医发放财政补贴1.72万元;开展村医业务培训6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四)筑牢健康防线,加强公共卫生服务

1、疾病预防控制成效斐然。一是及时准确审卡,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完成上报工作。及时核实处置传染病预警信号,预警信号响应率100%,预警及时处置率100%。负责辖区10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内的44家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卡审核工作,全年共审核传染病网络报卡5460张(占全市的2/3以上),报卡审核及时率100%,未出现一例迟审或漏审现象。二是规范开展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组织开展了2场肠道传染病防控培训班,每月对水产品外环境进行采样检测,在5-10月腹泻门诊规范运行期间共收集周报36份。三是抓紧抓实肺结核管理工作,为申报无结核社区奠定基础。肺结核患者总体到位率98.82%、规范管理率98.78%,密切接触者筛查率81.92%,新生入学筛查率100%,妥善处置学校结核病散发疫情8起,预警响应率达100%开展线下宣传活动3场、线上科普推送12条,覆盖群众达2万人次。四是成功申报省级艾滋病防控先行区,顺利通过省级初审。作为我市首家申报成功的县区,获取对上争取项目资金90万元。开展“世界艾滋病日”“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4场,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五是做好疫苗冷链配送和管理工作,筑牢全区健康屏障。全年采购疫苗63904支、配送67513支,处置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EFI)34例,处置率达100%。开展“4.25免疫规划宣传日”活动,覆盖学校、社区20个点位。

2、完善慢病防控体系,全周期保障居民健康。一是扎实开展死因监测审核、漏报调查工作。审核辖区18家生命统计点死因报卡工作,及时审核率100%,定期督查医疗机构完善相关制度和死因报告体系,下达督导意见书,并逐年完善区级死因漏报调查工作。死因监测工作始终处于省级领先水平。二是积极承接“万步有约”活动。荣获全国百强健走示范区、全国百强健走促进县区称号,精英赛达标率100%,省内排名第7(省内69个参赛县区),全国排名第34(全国682个参赛县区);体重赛达标率99.99%,省内排名第9,全国排名第42。三是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联合广播电视台推出《XX疾控伴你行》栏目,持续扩大科普影响力,举办全区健康巡讲专家评比,评选出优秀巡讲员6名,深入社区、学校开展健康讲座50余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慢病防控知识均呈上升趋势。四是有序推进心血管病、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经过多年随访干预,我区因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全人群死亡人数的占比呈现下降趋势,由前期的18.94%(2015-2016年的平均率)下降至17.89%(2022-2023年的平均率)。

3、做好重点人群查治病工作,定期开展公共卫生安全监测。一是巩固扩大血吸虫病防治传染源控制成果。2025查螺400万m2,完成率100%,反复药物灭螺44万m2,完成率110%,环境药物灭螺后,及时开展了灭螺效果考核,全部达到预期效果。二是完成碘缺乏病现场监测及宣教工作。全年现场监测儿童200名,孕妇100名,收集到300份尿样,400份盐样和350份调查问卷。依托515全国碘缺乏病日联合市疾控开展咨询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共发放宣传册、宣传单等共计500余份,宣传活动总受益人数1000余人。三是重视疟疾、登革热防治处理。开展12次疟疾病媒按蚊监测,9次登革热伊蚊监测,全区各医疗机构发热病人血检793张,完成率为132.2%。四是开展职业病防治和食品安全卫生工作。完成2025年度我区第三产业健康素养问卷调查信息调查及填报工作,开展2025年我区30家企业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现场采样、送样检测及系统录入提交工作。完成2025年度食品采样工作(合计共采集27种门类、82份食物)。完成2025年度我区学生常见病监测现场质控工作及中小学学校环境监测项目工作。2025年调查2526名儿童青少年中,近视人数1270人,近视率为50.28%,较2024年51.29%低1.01个百分点。

(五)聚焦重点人群,提升民生服务质效

1、加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管理。辖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96.4%,住院分娩率100%;高危孕产妇检出609人专案管理率 100%。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96%,3 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5.18%,新生儿访视率99.68%;新生儿死亡率0.6‰、婴儿死亡率0.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3‰,均控制在合理范围。完成“两癌”筛查4216人,检出疾病患者617人(发病率14.63%),全部给予治疗指导;在园儿童体检11384人、幼师体检1321人,发证率100%。签发出生医学证明2538份(首次2422份、补发90份、换发26份),回收废证19本;推进“出生一件事”线上办理,完成545件(办件率22.5%),其中市立医院线上签发率66.7%。

2、大力推进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新增托位180个,全区现有托育机构45家(31家托幼一体化幼儿园、14 家独立机构),总托位2280个,千人口托位率5.0个。西湖、官塘托育服务中心获评“省级示范性托育机构”,优贝儿、向日葵托育园获评“市级示范性托育机构”;市人民医院与优贝儿托育园签订合作协议,推进“医育融合”。开展托育机构安全检查12次,组织从业人员培训4场,覆盖120人次;举办“普惠托育、科学育儿”宣传月活动,开展亲子活动、家长课堂20场,服务家庭500余户。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