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
现将我局“十四五”及2025年工作总结和“十五五”及2026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十四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X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紧紧围绕全县发展大局,聚焦工业强县战略,以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主线,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结构优化、动能增强的良好态势,为“十四五”规划的圆满收官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四五”时期,本局对标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项目带动、政策驱动、创新引领,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基础得到有效夯实。
第一,工业经济规模与效益实现跨越式增长。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县工业战线迎难而上,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在规划初期,全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20XX年工业总产值约为XX亿元。经过五年发展,工业经济体量显著扩大。特别是自20XX年以来,工业增长持续发力,当年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33.3%,工业增加值增长12.9%。进入2024年,增长势头更为强劲,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21.4%,创下近五年新高,增速位居全州前列。基于此强劲增长态势,经初步核算,预计到2025年底,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将突破XX亿元大关,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XX亿元,基本实现“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规上工业增加值比20XX年翻一番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至15%的奋斗目标。五年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预计超过XX亿元,为后续发展积蓄了强大动能。
第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果。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推进一批关乎长远发展的重大工业项目落地见效。期间,成功实施并推动了XX省XX茶厂技改扩建建设项目、XX县XX水泥有限公司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二号水泥磨机建设项目、XX县XX砂石料厂建设项目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直接拉动了工业产值的增长,也优化了县域产业结构。例如,XX水泥二号磨机的投用,提升了本地高标号水泥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XX茶厂的技改扩建,则推动了茶叶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向精深加工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同时,围绕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打造,谋划储备了XX县现代物流产业园、胡椒精深加工厂、香料加工及“一县一业”标准厂房等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为“十五五”时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项目基础。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转型迈出坚实步伐。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工业发展的全过程。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十四五”期间,着力培育壮大以茶叶、中草药、天然橡胶加工为主的绿色工业体系。依据《XX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绿色工业总产值达到38亿元以上的目标。围绕此目标,积极引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节能环保设备,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在能源结构方面,稳步推进水电、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开发,为工业绿色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保障。
第四,市场主体培育与营商环境优化成效显著。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通过“育苗壮干”工程和“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机制,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十四五”期间,全县工业企业数量稳步增加,企业规模持续壮大。特别是2024年,全县净增本地经营主体970户,成功培育“四上”企业16户,数量创历史新高。到2025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预计将达到或接近30家,较“十三五”末实现大幅增长,企业梯队结构得到优化。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工业领域的营商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为吸引外来投资和激发内生动力营造了良好氛围。
第五,产业数字化与新业态融合实现突破。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潮流,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积极推进5G基站等新基建项目建设,为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普及奠定网络基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依托XX县电商产业园,不断拓宽农特产品上行渠道,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电商交易额实现连续增长,20XX年达XX亿元,同比增长25.06%,2024年虽受基数影响增速放缓,但总量仍保持在XX亿元的高位,有效带动了地方特色产品的销售和相关加工业的发展,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本局紧扣年初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力冲刺,确保各项工作圆满收官,为“十五五”的顺利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立足全县发展大局,我县工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深层次的困难、问题与挑战。
首先,工业总体规模偏小,发展后劲不足是根本症结。XX县工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压舱石”作用不够突出。全县工业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仍然偏少,缺乏产值超十亿、具有强大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在全州范围内的比重依然较低,对财政的贡献度有限。工业投资虽然保持增长,但大项目、好项目储备不足,后续增长动力存在隐忧。
其次,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链条短板突出。当前我县工业结构仍以资源初加工和传统制造业为主,主要集中在水泥建材、电力生产以及茶叶、橡胶等农副产品初加工领域。产业关联度不高,精深加工程度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例如,我县盛产胡椒、草果等优质香料,但多以原料形式外销,缺乏本地的精深加工企业,导致大部分利润外流。产业链的“微笑曲线”两端——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尤为薄弱。
再次,创新能力不强,转型升级内生动力偏弱。企业研发投入普遍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缺乏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研发平台。多数企业仍沿用传统生产工艺,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低,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趋严的环保要求时,转型升级的压力巨大。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工业的融合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作用远未充分发挥。
最后,要素制约日益趋紧,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作为一个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我县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指标对工业项目的引进和落地构成了刚性约束。同时,地处山区,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虽有改善但仍是短板,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如何破解要素瓶颈,在“绿水青山”间走出一条可持续的“金山银山”之路,是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
展望“十五五”时期,是XX县推动工业化进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五年。必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聚焦产业升级和动能转换,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