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黑龙江省直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省交通运输厅)
2025-11-07 09:40:02 679

 

 

第一题:案例分析题(30分)

材料1:预约一部无障碍出租车为啥这么难?市人大代表建议出台支持政策,完善运营补贴机制,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市民。

“坐轮椅在街头打车,真的好难!”一周前的一个傍晚,刘先生推着刚看完病的妻子走出骨科医院,接连叫了三部网约车、一部巡游出租车,都因轮椅被拒载。最终,他们勉强叫到一辆豪华专车,才得以回家。

像刘先生这样的情形,可以通过提前预约无障碍出租车来解决。但在现实中,即便提前一天预约,也未必能保证有车可派。

“除了残障人群,上海还有不少坐轮椅的老人、孕妇、术后患者都需要无障碍出行服务。”市人大代表卢羿建议相关部门出台针对性支持政策,通过扩大服务覆盖人群、完善运营补贴机制等方式,让无障碍出租车能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市民。

材料2:“我爷爷去医院复诊,去的时候有顺路车送,回来时没车了,只能尝试打车。结果一连打了三辆,司机一看到轮椅,全都拒载。没办法,最后只能推着轮椅,硬生生走了三公里才到家。”小葛无奈地说。

许女士也有类似的经历。她家里老人依靠轮椅代步,无法自行行走,自家车后备厢又放不下轮椅,出门只能叫出租车。“那天临时叫车,根本叫不到,最后叫了一辆货拉拉才解决。”

浦东居民章小姐曾在多个打车平台上寻找解决办法,“试过滴滴、高德,都没用,最后是在曹操出行上叫到了一部无障碍车,且至少要提前半天预约”。

“我希望无障碍出租车不挑人也不挑证,只要坐轮椅都能预约。”一位网友直言,上海的无障碍出租车看上去不错,但离“好用”还有距离。“无障碍出租车的价格比普通出租车稍高,倒不是特别贵,但真正的问题是,就算能提前预约,也不保证有车、不保证时段。”

部分市民还有更糟糕的体验。“我提前一天预约了无障碍出租车,但我不属于特定人群,结果临出发前突然通知我被取消了,真的很崩溃。”这位女士最终只能订了一辆宽敞的专车,才把父亲从医院送回家。

记者了解到,无障碍出租车在上海并非新鲜事物。强生出租早在2014年就先后引进了英伦TX-4、尼桑NV200两款无障碍出租车,主要服务于市残联核定的下肢重度残疾人群,即被纳入强生出租调度系统“白名单”的用户,约3900人。他们在拨打叫车电话时享有优先派车权。截至目前,累计调度无障碍出租车近5万辆次,其中为“白名单”用户提供用车超3万辆次。

而对于老人、孕妇或临时受伤的轮椅使用者来说,能否顺利预约,要看当天订单情况,有时能预约到,多数情况是被排到后面几天且不能保证。这些用户大多通过客服热线62580000、“62580”叫车App及小程序预约,运营方建议行动不便的市民至少提前一天预约。

一天下午4时许,记者尝试拨打62580000热线,发现并没有设置“无障碍出租车”的专属选项。在转接人工服务后,工作人员首先询问是否为“白名单”用户,并告知如果不在名单内,第二天的车已经很难预约,最早只能约到后天的车。

“显然,目前的无障碍出租车还无法完全满足市民的需求,特别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临时想叫到一辆无障碍出租车,难度非常大。”卢羿表示。

材料3:事实上,强生出租在无障碍运营方面已经做了不少改进。去年11月1日起,新一批英伦LEVCTX5车型作为无障碍出租车在上海街头投入使用。

这个车型外观涂装“吉祥黄”,起步费19元,每公里3元,常规状态下可坐6人,运载轮椅人士时可收起部分座椅。该车采用前后门对开式设计,特殊乘客可不用上下轮椅,在驾驶员辅助下直接推入车厢乘坐。

不少市民在街头见到这款英伦风格的“老爷车”都觉得很酷,部分乘客也已亲身体验。“有一个踏板可以放下来,轮椅直接推上去,车内空间很大,司机也很热心,帮忙推轮椅上上下下,开车比较稳。”几天前,张先生推着坐轮椅的母亲体验了一把“老爷车”,不到3公里的路程花费40元,他挺满意。

“目前全市仅有50辆,数量还远远不够。”卢羿表示,新车型的投入使用让更多市民体验到无障碍出行的便利,不过“僧多粥少”的局面依然存在,预约难问题仍未解决。

数据显示,因无障碍车型单车采购成本高,特殊人群服务要求高且耗时较长,无障碍出租车日均营收和小时营收均低于公司整体车辆30%以上,日均车次低于公司整体车辆40%以上,驾驶员收入明显低于正常出租车驾驶员水平。以2024年数据为参考测算,企业无障碍单车月均亏损将达到7037元,按投运100辆测算,年亏损将达844.44万元。

“在网约车的冲击下,更加无人愿意驾驶无障碍出租车,无障碍出行业务量持续下降,企业经营压力较大,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不足。”卢羿表示,上海推行无障碍出租车已有十多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在为特殊人群提供便捷出行服务的同时,也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而面临业务亏损、驾驶员收入偏低等现实困境,发展遭遇瓶颈。比如最初推出的200辆无障碍出租车,随着故障率上升、常规的车辆报废以及部分司机的离开,数量大幅减少。

记者采访了多位出租车驾驶员,他们大多对承接无障碍订单意愿不高。一位的哥表示,接单后通常需提前一小时准备,无法接远距离订单。服务过程中,驾驶员需拆装辅助设备、协助乘客上下车,全程可能多花20分钟。

“不少都是短途单,有时候服务乘客上下车的时间比开车的时间还长,性价比确实不高。”一位的哥坦言,这类服务有时候订单爆满,有时候却可能一天也接不到几个预约电话,,而且大部分都是就医需求的单子,医院门前停车也很不方便。

一些司机告诉记者,在接送用户时,特殊人群上下车动作慢,停泊时间也相对较长。而受本市交通组织及道路管控限制,临时停泊经常遇到困难。“有一次我在高铁站接一位轮椅大叔,只能夹在一堆普通出租车中间排队,费时费力。”

耗时长、客单散、停泊难,这些因素均影响了驾驶员的接单积极性,企业也面临较高的补贴压力。卢羿认为,即使现在更换了最新一代的英伦老爷车,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支持政策,也不一定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运营难题。

材料4:无障碍出租车的运营之困,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当前,各地对无障碍出租车运营企业的支持政策不尽相同,例如《广州市无障碍出租汽车专项补贴资金实施工作方案》明确,2023年至2027年期间,每年对上一年度的无障碍出租汽车服务保障企业进行补贴,年度补贴预算总额为114万元。深圳无障碍出租车的优先服务对象是深圳市的残障人士、老年人、孕妇、病患者等行动不便、需借助轮椅出行的特殊人群。深圳除了对出租车公司的无障碍巡游车服务予以补贴外,还通过残联系统向承运驾驶员发放爱心激励金。激励标准分为两类:第一类订单每单60元,第二类订单每单70元,按月结算发放。

数据显示,人在一生中平均约有15%的时间处于行动受限状态:婴幼儿时期需乘坐婴儿车,青壮年时期可能因骨折、受伤或孕晚期等面临行动不便,老年阶段则有不少人需依靠轮椅出行。“每个人都有需要无障碍出行的特殊时刻。”卢羿强调,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社会对无障碍出租车的需求正持续扩大,这已成为银发经济背景下出行场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问题:请你结合材料,概括无障碍出租车发展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600字。

一、存在问题:

1.供需矛盾突出:需求端覆盖人群广,含残障人士、老年人、孕妇、术后患者等,但供给端数量严重不足,且预约渠道不畅,多数平台无专属入口,非“白名单”用户预约困难常被取消订单或需等待数日,紧急情况难以保障。

2.运营可持续性差:无障碍车型采购成本高,服务耗时久,特殊人群服务要求高,企业亏损严重;司机收入比普通出租车驾驶员低,且面临耗时长、客单散、停泊难等问题,接单意愿普遍不高。

3.服务覆盖范围窄:当前服务多聚焦于残联核定的重度残障“白名单”用户,大量临时行动不便群体被排除在外,存在“挑人挑证”现象,未能满足全民无障碍出行需求。

二、对策建议:

1.扩充车辆供给:对企业采购无障碍出租车给予30%-50%的购置补贴,降低初期投入成本,推动车辆数量从50辆增至300辆以上,从源头缓解供需失衡,匹配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群体需求。

2.优化预约服务:推动打车平台增设专属入口,简化流程;建立统一调度系统,明确取消订单约束机制,保障非“白名单”用户权益。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