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既是一次“三农”重点工作的调度会,也是一次生态环保工作的攻坚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分析当前我县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下一阶段“三农”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刚才,我们传达了省、市相关会议精神,听取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部分乡镇和县直部门作了很好的发言,XX同志就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和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我都同意,请大家务必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围绕建设“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优美”的农业强县目标,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三农”工作展现出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从“三农”领域看,发展的成效是显著的。农业经济平稳增长。截至今年三季度,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约XX亿元,同比增长3.5%左右,农业“压舱石”的作用愈发稳固。粮食安全基础夯实。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可达57.73万吨,同比增长约2.1%,实现了夏粮丰收、秋粮在望,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作出了XX贡献。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前三季度,我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X元,同比增长7.1%,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群众的钱袋子更鼓了,日子更有盼头了。与此同时,我们扎实推进农村改厕、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等重点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深入推进,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从生态环保领域看,治理的力度是空前的。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向污染宣战。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我们持续开展多轮次的专项整治行动,针对重点工业企业、建筑工地扬尘、秸秆焚烧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硬措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步提升。水环境治理方面,重点流域水质持续改善,特别是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已经启动,这标志着我们的环境治理正在从城市向农村、从干流向末梢延伸。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一是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部分乡镇的特色产业规模偏小、链条不长、品牌不响,同质化竞争现象依然存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完善。二是重点任务推进仍有差距。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个别项目,如部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改厕等工作进度不及预期,需要我们加压奋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开源节流”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三是生态环境的欠账依然不少。当前已进入秋冬季,这是一年中大气污染最严峻的时期,面临的压力巨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虽有成效,但乱堆乱放、污水横流的现象在一些偏远村庄还偶有发生。农村黑臭水体底数不清、成因复杂、治理难度大,是我们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这些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既是发展中的问题,也是工作中的问题。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拿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去落实,奋力开创我县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做好下一阶段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精准发力,靶向施策,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要牢牢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第一,要坚决守住不返贫底线,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实现新突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要持续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户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大力发展能够富民的乡村产业。要深入挖掘我县的农文旅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一批有实力、有品牌、带动力强的优质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要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托管服务等方式,把小农户紧密连接到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上来,让他们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