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茶第十届茶产业联盟大会上的演讲
2025-11-02 10:30:05 678

 

 

尊敬的贵茶及贵茶联盟成员,各位企业家,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回望贵州茶产业的发展历程,哪怕遇到再大风雨,我们也携手前行,从未有过退缩。大家可以观察到,从贵茶联盟艰难起步到如今稳步发展,每次联盟大会上,我们都整齐相聚、无人缺席,这就是贵州茶人的精神,让我深感欣慰。

首先,我们要特别祝贺贵茶联盟成立十周年。刚才联盟代表提到了贵州茶叶的核心竞争力,其一为绿茶,其二为干净茶,其三便是我们产业链上的联盟——这是中国唯一历经十年市场考验、熬过艰难困苦的茶产业联盟。一开始大家看了贵茶联盟十年发展回顾的片子,我内心十分激动,相信在座各位也会心潮澎湃、历历在目。老傅说他参加了十届大会。我参加了九届,讲了九次,在江口这个地方就讲了三次。千言万语都凝聚在过往的九次讲话里。今天的会场高朋满座、蓬荜生辉,这样的场景让我感慨万千。过去我们开会,条件简陋,一帮土包子,但正是我们这一群人,一路坚持走到了今天。如今站在这片土地上,我更加坚定了当初的目标:贵州绿茶,秀甲天下;贵茶香满人间;让天下人喝上干净茶;干净黔茶﹒全球共享;让全球一半以上的抹茶产自贵州。今天,我站在这片土地上,感到从未有过的坚实。因为,我们从未有过如此坚实的产业基础。

第一,我们的产业定位始终清晰。当年发展茶叶时,我们就立志要做中国第一。省委省政府倾注了大量心血,中国绿茶的核心产区从江浙皖转移至以铜仁武陵山为核心,历经700万亩,涵盖遵义部分区域、黔南部分区域及雷公山部分区域的地带。如今这里已成为全球绿茶的核心产区——这是我们对茶叶产业的精准判断。我们旗帜鲜明的提出“东茶西移”,后来一看好多人反对这个说法,我们就讲“让茶叶回家”。因为我们是茶叶原产地的核心地带。坚持以原产地为核心优势;在铜仁抹茶大会上,我们也明确“茶叶要回家,抹茶不回家,茶叶就不会真正回家”的观点。如今中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贵州,从唐代、宋代的点茶,到朱元璋时期为便捷饮用改为散茶,再到如今的抹茶,我们正站在古老与新潮交汇的节点上,这份坚持来之不易,有快二十年了。

第二,我们的产业目标始终明确。刚才陈康主任代表铜仁市委、市政府提到了2027-2030年“6000吨、10000吨”的目标。昨天我主动要求参加贵茶联盟技术培训会学习,贵茶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晓春先生的报告中也提到了这两个数字。这是贵州茶产业接下来一个重要的方向。回顾经济发展历程,无论是东南亚经济起飞、亚洲四小龙崛起,还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商合一”的信念都至关重要。我们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正是因为始终坚信自身的“天生丽质”——坚信原产地优势,坚信“有生态就有未来”,更坚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今,我们的欧标茶已能实现30%的溢价,干净茶出厂价也有10-20%左右的溢价,这正是高质量发展、提升附加值的体现。我们坚持禁用除草剂,不打除草剂,算清生态账、品质账,任何艰难困苦都无法撼动我们做“干净茶”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意志。

有人说“因为相信而看到”,但我们贵州茶产业的发展,是“既因相信而坚持,更因看到成果而愈发坚定”。思想的力量有多强大,我们就能走多远。大家不妨思考:贵州茶产业、贵州茶文化是否有思想的支撑?是否有坚持的落地?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围绕“6000吨、10000吨”的目标重新出发,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若目标定100分,最少能考90分;若只定80分,可能只能考60分。就像开枪时要考虑枪口高度、抛物线与风向,有没有人能精准预判五年后的情况?这个我不知道。清晰规划未来三到五年的方向,是难得的眼界、决心和勇气。而“坚持与梦想”则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有五点建议:

第一,以坚定的决心和意志,快速打通生产、加工、市场全链条,不给竞争对手机会。有人担心“大家都发展茶产业,会不会出现过剩”,但回顾过往,我们每次面临“过剩”质疑时,都能凭借品质与速度突围。当年我们在“无路可走”时能杀出一条血路,如今坐拥贵州原产地的优势、拥有绿茶与干净茶的核心竞争力与市场基础,更要“放手一搏”——“快”就是硬道理。今年我们碾茶线从34条完善至84条,石阡县也提出“两年要完成2万亩欧标茶园目标”。中国人擅长模仿,若我们能在一年内夯实基础,就能让竞争对手失去追赶空间。我们要凭借规模优势完善配套、降低成本、强化产业链,最终掌握渠道主动权,实现“快和高”的发展。我们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高地上,无需畏惧竞争,更要主动抢占先机。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