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省、市民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民政各项工作发展态势良好,并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2025年工作总结
1.社会救助方面。深化主动发现机制,强化部门之间数据比对,推动“两项政策”衔接并轨。围绕“社会救助不到位”问题,健全城乡困境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落实家庭经济状况远程电子授权,累计完成电子授权核对10791人次,发起跨省核对155人次。1-9月,按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特困、孤儿、残疾人两项补贴等XX万元,累计保障1.92万困难群众。
2.养老服务方面。争取专项债5200万元建设青阳县养老服务体系综合提升工程(一期)九芙蓉颐养中心项目,总工程进度已达80%,12月底具备试运营条件。完成丁桥、陵阳第一、第二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招引3家服务业企业,组建旅居康养联盟,与三地10家企业签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投入XX万元对11家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供XX万元特困供养服务机构运维资金,投入XX万元建设长龙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投资50万元建设6个农村幸福院。发放高龄津贴、低收入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和经济困难失能失智老年人护理补贴12055人XX万元。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险17308人XX万元。重阳节慰问老人47人XX万元。提升优化老年食堂(助餐点)27个,发放助餐补助XX万元,帮助用餐困难老年人达11.3万人次。强化民政服务机构安全规范管理,确保健康稳定运行。
3.社会事务方面。推进城市公益性公墓、杨田镇公益性公墓、新殡仪馆建设,完成陵阳镇官山公墓改造。强化殡葬管理,采取系列举措,规范殡仪服务。紧扣婚姻登记服务中心搬迁政务中心契机,优化婚姻登记服务,打造“恋地公园”户外颁证基地,截止目前,结婚登记580对,离婚登记306对。持续深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扎实做好青泾线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5人。开展“精康融合服务行动”,走访精神障碍对象770余人。
4.自身建设方面。落实D要管D、从严治D各项要求,扎实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组织学习研讨81次、开展谈心谈话51人,举办专题辅导1次,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成立县民政局D总支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与管理。推进殡葬、养老服务、社会救助、公益慈善等四个专项整治行动,精心抓好县委巡察“回头看”、县人大工作评议“回头看”、殡葬、养老服务领域专项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以整改整治的实际成效,推进了民政事业健康发展。
二“十四五”发展回顾
“十四五”以来,县民政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D的十九大、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履行部门职责,全面实施青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政事业取得新成效,为现代化“九华圣境、灵秀青阳”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兜底保障,织密民生“安全网”。围绕健全城乡统筹、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做好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每年出台民生工程和重点工作实施办法,逐年调整确认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健全城乡困境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助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相较20XX年,城乡低保、特困标准增长121.26%、115.72%、67%、53%,孤儿标准达到每人每年XX万元,累计为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XX亿元,有效保障1.9万名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乡镇、村(居)全覆盖建立“救急难”互助社,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实施社会救助申请方式变革,优化申请救助流程,实现“一次申请、分类审核确认”和“全程网办”。依托社会救助核对系统与15个部门23家银行51项数据的互联共享,构建起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2.优化服务,构筑“一老一小”生活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充分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和“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叠加政策利好,突出“城市-康养-田园”有机融合、大力拓展“文旅+养老”模式,发力银发经济,打响“青•廿一”旅居康养品牌,承接长三角和周边城市活力老年人来青旅康养。引进九如城、福康通、社家等知名养老服务企业,与芜湖市镜湖区民政局、阜阳市阜南县民政局签署“旅居康养联盟”战略合作协议。成功创建1个全国森林康养基地、2家省级健康养老服务集聚区、2个长三角健康养老基地,5家基地入选长三角旅居养老地、目的地。建成养老服务中心(站)19个,农村幸福院98个。养老服务机构创建二星11家,三星5家。开工建设青阳县养老服务体系综合提升工程(一期)九芙蓉颐养中心。完成2家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和4家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同时,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补贴、高龄津贴等制度,投入适老化改造资金XX万元,惠及645户,实施老年助餐服务暖民心行动,建设老年食堂(助餐点)38个。完善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权益保障体系,联合多部门开展提升三年行动,倾力打造“青力护童•助童成长”工作品牌。
3.创新创优,办好社会事务暖民心。持续推进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和“婚育一件事”线上线下落实办理。聚焦殡葬管理,优化殡仪服务,持续倡导绿色生态惠民殡葬,推动殡葬事业改革,编制《殡葬设施布局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XX-2035)》,推进城乡公益性公墓、新殡仪馆建设。强化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创新开展“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实施“乡村著名行动”、“地名+全域旅游”、“地名+乡村振兴”活动,以数字赋能地名牌,积极助力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扎实开展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打造“平安边界”。高效统筹安全生产与发展,全力守护民政服务对象生命财产安全。“十四五”以来,结婚登记4557对,离婚登记1979对,补发结(离)婚登记证件1157对,完成婚姻登记档案电子化,补录婚姻信息6.8万条。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全覆盖并投入运营。争取专项债XX万元、福彩公益金XX万元,开工建设城市公益性公墓。主城区道路新建路名牌280块。完成青石线、青泾县、青义线、青黄线、南青线、贵青线等联检。
“十四五”期间,荣获全省社会救助优秀单位、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单位,全市民生保障先进集体、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优秀”等次、市级文明单位,全县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先进基层D组织、县直机关D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乡村地名服务试点工作经验入选民政部《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案例选编,“青力护童•助童成长”工作品牌代表本市参加全省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服务优秀案例评审会。多名职工荣获省部级、市级先进个人、优秀标兵荣誉。新河镇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宋志刚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庙前镇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刘忠泽荣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
三、“十五五”期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