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
2025-10-26 11:40:03 678

 

 

市委XX书记在全市干部大会上强调,目前区域竞争的重点,从以往的拼土地、拼资源、拼政策,正在转为拼制度、拼市场、拼环境,我们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力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作风效能革命,加快让各类高端资源要素加速集聚、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迸发,加速培育形成以人才、资本、技术、服务、品牌为核心的综合竞争新优势。根据市政协20XX年度协商计划安排,今年3月以来,市政协成立由刘赤波主席、付建伟副主席牵头,政协相关专委和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题调研组,相继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调研座谈,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并赴瑞安市、义乌市、温岭市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前期工作情况

(一)完善工作机制。今年初以来,我市立即成立由书记、市长总负责的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示范区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七组”,形成整体合力。建立“领导小组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和‘一办七组’工作例会”三级例会制度,以及部门联动、交办督办和双向激励制度,全力抓好工作落实。按照“1+X”文件体系要求,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可供操作的政策文件。截至目前,我市各相关单位共出台或起草涉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各类规章政策31份,其中已正式发文19份,仍在拟稿中或征求意见中的文件12份。

(二)优化政务服务。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政务服务“浇水施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建设,设立“一站式”业务受理窗口,累计为90余家企业提供汽车空调产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标准服务、信息咨询等服务1350次。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继续推行企业开办“零成本”一日办结,企业投资项目“一站式”审批。制定《龙泉市行政服务中心投资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区块运行方案(试行)》,全面梳理各职能部门投资项目审批事项。

(三)激发市场活力。20XX年,全市“四上”(规上工业,规上服务业,限上批发零售业,限上住宿餐饮业和资质建筑业)企业共有259家,其中民营企业240家,占四上企业数比重92.7%。民营经济营业收入XX亿元,营业收入占“四上”企业比重94.8%。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效,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我市出台《关于助力市场主体提质增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二十一条意见》,全力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扎实开展精准服务企业“365”专项行动,全市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驻企服务员定期主动上门收集企业诉求,通过领导帮办、部门领办、专题协办、挂牌督办等方式全力帮扶企业。从相关部门单位选派22名业务骨干到企业担任总经理助理,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

(四)重视企业家地位。紧扣“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关心关爱企业健康发展,呵护企业家健康成长。发布以“五不五有五好”为核心的省内首个清廉民企建设评星定级评价标准体系,以国镜药业、三田集团、浙江能福、双益菇业等9家企业为创建示范单位,打造清廉民企“龙泉样板”。结合我市实际立足优化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政务环境,出台框架性系列企业帮扶政策。举办“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等活动,邀请企业代表、商会代表共商对策,促成实际问题解决。在《龙泉工商界》等设立专栏,积极开展龙商宣传,树立企业家良好社会形象。

(五)强化要素保障。强化土地、资金、技术、创新等要素保障,有力推动全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工业平台“二次创业”,拓展工业空间,实施工业企业“腾笼换鸟”三年行动,今年以来共新增工业用地出让164.69亩,其中新出让面积134.5亩,二次开发面积30.18亩。推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质量全面提升,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中国汽车空调零部件制造先进基地,汽车空调产业列入全省打造百亿规模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实施数字赋能工程和绿色制造工程,成功争取丽水唯一全省“未来工厂”企业试点,创成全省首批、丽水首个“无废工厂”。

二、存在问题

(一)政务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一是为企服务意识有待提升。个别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思想仍未完全转变,“六型”干部不思进取、不敢担当、不善实干情况客观存在,真正倾听企业诉求,帮助解决企业困难还不够。“千名干部驻千企”工作成效不够,尚未形成“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的共识。二是简政放权成效有待巩固。自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企业办事周期明显缩短,企业家满意度大幅提升。但在开发区“企业全生命周期”涉企领域审批窗口建设当中,个别部门事项落地难,中梗阻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多头检查现象有待治理。企业帮扶还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部门到企业检查多,帮助指导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少。如企业在纳税申报、劳务纠纷和环保督查整改等多领域均需要业务主管部门加强技术指导。同时,执法检查多头、频繁,责任担当意识不强,行政执法部门缺乏监督的情况时有发生。四是中介服务有待规范。企业投资项目自立项到开工建设,办理中介服务事项多,花费时间长,服务收费高。行业管理不规范,全市相当一部分中介组织管理较为混乱,串标、围标行为时有发生。

(二)惠企政策还需进一步落实。一是少数政策门槛高。一些政策在实际落地时,由于精准度不够、惠及率不高等原因,导致部分应享受政策红利的扶持对象无法享受。如生态工业政策没有按照产业进行分类,竹木加工企业普遍反映现行政策中,推动竹木企业转型升级政策享受较难。二是少数政策发力不够精准。有些政策存在落地后因操作性不强、投入和收益不匹配等原因,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普遍较低。三是持续跟踪服务效果不佳。企业知晓政策的途径比较单一,企业落地后政策兑现不及时,企业与政府部门间沟通机制还不够完善,不同程度地抑制了政策红利效应发挥。如相关部门单位对科伦药业股权变更等重大事项信息掌握不全面,政企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并与企业在具体惠企政策解读和合同履行上产生歧义,存在相互埋怨现象。

(三)企业难题还需进一步破解。一是生产经营压力大。去年以来,国内国际形势变化超预期,原材料、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而我市企业处产业链中段,受上下游双重挤压承压较大。另一方面,企业工人涨薪快等用工压力突出,不断挤压企业利润空间。二是招工引才办法少。政府为企业出台了一系列引进和留住人才政策,但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招工难、引才难,留才更难,特别是中高端人才引进政策还需要加大力度。由于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不足,技术工人的子女就读问题也成为制约他们“留住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科研创新投入少。不少企业科技创新意识薄弱,不敢创新、不愿创新、不会创新,科研投入少、自主品牌少,科技进步贡献率低,传统型、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高,高新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四是物流成本相对高。受国外疫情、汇率变动和俄乌战争等影响,国际集装箱海运运转不畅,陆路受阻,面临“一箱难求”困难,导致企业物流成本上升,部分外贸企业生存困难。同时,我市物流行业受区位条件限制及铁路货运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自身现有物流市场培育乏力,运输成本相比周边县市更高一些。

(四)要素保障还需进一步强化。一是亩均效益低下。我市还处于工业化中期水平,生态工业产业规模优势不突出、产业聚集度不高,未形成明显的主导地位,亩均税收和土地利用效益较低,开发区内“厂中厂”改变土地用途现象较为普遍,迄今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僵尸企业。二是土地空间受限。调研过程中同时发现不少优质企业遇到空间和要素保障制约,如中泰汽车空调、国立包装等自身发展强劲的企业面临着土地空间制约,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三是配套设施不齐。竹木制品出口企业熏蒸房建设、食用菌行业检测等均存在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缺失等困难,大沙园区道路破损、金岗园区不锈钢污水处理费用高、我市创新服务综合体尚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检测等问题都亟需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四是融资渠道单一。目前多数民营企业贷款形式为抵押贷款,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融资等业务几乎为零,难以按照自身的资金需求来动态匹配融资金额,无形之中加大了融资难度和成本,导致一些企业大的订单不敢做,大的项目不敢上,企业不愿做强做大现象比较突出。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