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河南省市直选调笔试真题及解析
2025-10-25 12:00:02 678

 

 

第一题:案例分析题

材料1:栾川县对比的那个是结局了三种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模式。第二个经济发展模式后面写着如沁阳是怎么做的,第三个经济发展模式后面写着写着如新县是怎么做的。

栾川,一个位于豫西伏牛山腹地的山区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这里钼矿储量位居世界之首,被誉为“中国钼都”,矿业曾一度是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过度开采矿山导致生态破坏,使得栾川不得不面临转型的执择。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栾川开始寻求新的发展路径。2000年,栾川提出举全县之力发展旅游业的战略,以工业反哺旅游,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通过矿产资源的整合,一批工矿业企业家投身于旅游产业,为栾川的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重渡沟、抱寨、老君山等景区已成为栾川旅游的俊俊者,带动了县域经济的繁荣。

2005年,“栾川模式”声名远扬。2007年9月,栾川荣获“中国旅游强县”称号,旅游业成为其支柱产业。栾川通过整合资源,开发如重渡沟、抱续寨等景区,逐步发展旅游业为支柱。2013年,“栾川模式”进一步升级为“全景栾川”,注重整体景观的打造。2016年,“全景栾川”再次变革,提出“奇境栾川”的概念,强调独特性和吸引力。2017年9月,栾川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这是全省唯一的殊荣。2018年12月,栾川又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河南省的先行者。

近年来,栾川以“百村千宿”计划为引领,创新民宿集群模式,吸引众多品牌入驻,发展特色民宿,如“伏牛山居”,实现全年旅游兴旺。“伏牛山居”的特色品牌已吸引众多游客,栾川成为游客休闲度假、享受慢生活的理想目的地。

栾川的全产业链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理念深入人心。现有4A级以上景区10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乡村旅游特色村13个,旅游乡村53个。栾川通过融合生态旅游、农业和工业,推动绿色转型,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指引下,栾川不断探索生态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通过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向高端攀升,实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绿色工业。遵循“产业生态化”的理念,栾川推动工业向绿色转型,将180余家小型钼矿开采企业整合为以洛钼集团、龙宇钼业为引领的5家大型钼矿企业。同时,为保护生态旅游资源,60余家采选企业被强制关闭。在“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的原则指导下,栾川实施了多项矿山生态治理工程,包括矿山开采场、排渣场和尾矿库的植被恢复。目前,已成功恢复矿山生态治理面积76.77万平方米,尾矿库生态植被恢复面积更是达到了355.5万平方米。

通过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双轮驱动,栾川实现了矿山的绿色转型。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钼尾矿中的钨、铜、铁、硫、氟等金属和非金属矿物质,同时延伸产业链至精深加工领域,已成功创建9家绿色矿山,其中4家为国家级绿色矿山。2020年,栾川荣获全国50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之一,展现了其在绿色转型方面的卓越成就。而在2024年8月,栾川县更是成立了河南省唯一的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机构,标志着该县在尾矿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栾川的产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有力证明了县域富民的成果。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体现了生态产业对文明发展的综合促进作用。栾川县委负责人指出:“生态向好,生活向上,发展向前。生态产业不仅是经济的驱动力,更是文明进步的综合性工程。”回顾栾川的发展战略演变,我们发现,过去重点在于通过工矿产业、旅游业和生态保护来推动县域发展;而如今,战略已调整为以生态为基础,旅游业为支柱,强大产业与创新为动力,共同推动县域的持续繁荣。如今的栾川,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游客,更成为了一个集求新、求奇、求知、求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材料2:2019年9月17日,到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考察调研时强调,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既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一举多得。要把农民组织起来,面向市场,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动机制,让各方共同受益。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信阳市牢记嘱托,油茶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精深加工能力显著提升,三产融合发展效益彰显,全产业链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全市油茶种植面积158万亩,鲜果产量30万吨,茶油产量1.7万吨,年综合产值48亿元,分别比2019年增长70%、155%、134%和345%。

强在政策引领。信阳的油茶产业发展,强在政策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深入信阳调研指导油茶产业。“实施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写入2023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6年来,河南省林业局共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10亿元用于油茶产业发展,大部分用于信阳油茶产业发展。

信阳市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先后出台《关于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年)》《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支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试行)》等文件,明确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统筹推进全市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林业局、信阳市积极争取林业重大项目,2024年中央财政油茶示范奖补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将为信阳打造中国北部拓展区优质油茶高产种植示范高地、创建大别山油茶产业集群创新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为信阳市油茶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材料3:信阳的油茶产业发展,要在壮大产业规模,夯实产业基础。

2019年以来,全市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良种苗木自给率,良种繁育基地达810亩,良种壮苗年生产能力保持在1200万株以上,可造油茶林20万亩。选育了申林1号、申林2号、豫油茶1号、豫油茶2号4个优良品种,实现了自主良种选育“零的突破”,累计完成油茶新造林65.6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45.5万亩。全市油茶种植面积由93万亩增加到158万亩。

同时,引进中林集团等龙头企业,采取“园区+基地”模式,统筹整合交通、水利、电力、农业等项目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成万亩三产融合产业化示范园15个、千亩油茶种植示范基地97个、100亩以上规模化种植基地1157个,修建园区、基地主干道路86公里,水利设施30余个,铺设电力线路36公里,改建电力设施20余座,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品牌效应突出、集群化发展的油茶产业示范园区。

通过发展油茶产业,当地农民拿到了三份收入。

“我们在油茶园务工,一年收入3万多块,家里也可以得到照顾。”在文殊乡邹棚村的联兴油茶公司油茶苗繁育基地,村民敖双叶熟练地进行油茶苗砧木嫁接。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是省级重点农业、林业龙头企业。公司有油茶种植基地3万余亩,涉及光山县8个乡镇15个行政村,常年安排3300余个农民就近就业。除了敖双叶这样的固定劳务人员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季节性务工人员年均也能拿到约1万元的收入

油茶产业发展带动了土地增值。2018年,每亩流转费是40—80元,现在提高到150—200元。光山县大力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周边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入股合作等方式实现增收。

材料4:举了个村民种油茶,售油茶产品的例子。

问题1:根据材料1-3,请分析比较三种生态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条件,路径,成效的不同之处。200字,15分。

栾川依托山水资源和地理区位,以“民宿+”集群化发展为核心,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实现年综合收入4.5亿元,直接带动超1100人就业。

泌阳立足独特的夏南牛品牌及丰富的农业资源,构建“粮—草—牛—粪—田”绿色循环产业链,打造出年产值183亿元的百亿级产业集群,实现牛产业全链条绿色循环。

新县则发挥高森林覆盖率、优良空气质量和深厚的红色古村落文化优势,走“乡村旅游+林下经济”多元融合之路,实现旅游收入与山林经济的双重丰收。

问题2:省厅拟举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验交流会,光山县准备向省生态旅游厅汇报生态和经济发展经验,根据材料4请你写一份发言稿,300字,15分。

光山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仅摘掉了国家贫困县帽子,还成为省级生态县和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我们的核心做法是:做强生态产业,推动“点绿成金”。

一是聚力发展油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到约32.4万亩,并积极延伸产业链,研发茶油、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真正让荒山变成“金山”。

二是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依托优良生态和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发展乡村旅游、康养民宿等新业态,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了“红”“绿”资源交相辉映。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