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红色圣地绿色产业新格局——新能源专题调研报告
2025-10-25 11:40:02 678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是以同志为核心的D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XX年以来,国企民企纷纷投身新能源行业,推动我国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产业进入了高速、规模化发展的窗口期,我市新能源资源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金疙瘩。借势新能源发展高潮,助推我市能源结构和工业结构调整转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到历史机遇期。

如何统筹布局、借势发展,是我市当下亟需研究和重点推动的工作之一。今年以来,我们认真学习国家和陕西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相关资料,总结分析我市新能源项目建设、企业投资能力水平、新能源及储能制造业产业链引进布局情况,梳理讨论国土、林业、环保等支持性政策,对全市13个县(市区)新能源承载力进行多轮踏勘调查,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背景

(一)政策规划背景

20XX年,在国际会议上庄严宣布,到2030年中国仅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XX年国家制定“十四五”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实现4个目标,一是总量目标,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量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二是发电目标,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十四五”期间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三是消纳目标,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和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分别达到33%和18%左右,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四是非电利用目标,2025年太阳能热利用、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等非电利用规模达到6000万吨标准煤以上。

这些目标是综合考虑了各类非化石能源的资源潜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开发利用经济性等多种因素确定的,主要为完成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左右和2030年25%(3亿千瓦风电、光伏装机)左右的目标提供基础支撑。为落实《规划》目标,国家提出了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要求加快建设黄河上游、河西走廊、黄河几字弯、冀北、松辽、新疆、黄河下游等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同时还要坚持清洁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为保障电力供应、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还部署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建设九大行动,即城镇屋顶光伏行动、“光伏+”综合利用行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新能源电站升级改造行动、抽水蓄能资源调查行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供热行动、乡村能源站行动以及农村电网巩固提升行动。

围绕国家可再生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陕西省提出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有序开发建设水电和生物质能,扩大地热能综合利用,提高清洁能源占比。按照风光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开发模式,优化各类电源规模配比,扩大电力外送规模。到2025年,电力总装机超过13600万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6500万千瓦。

根据我市可再生能源资源情况,“十四五”期间我市规划建成1800-2000万千瓦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大力发展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产业,带动风电、光伏、储能等新兴制造产业链聚集发展。保护性开发小水电,合理布局垃圾发电和生物质发电。

(二)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数据,截至20XX年9月底,全国累计建成可再生能源装机约13.84亿千瓦,同比增长20%,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9.6%,已超过火电装机,其中,水电装机4.19亿千瓦,风电装机4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5.21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0.43亿千瓦。其中20XX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72亿千瓦,同比增长93%,占新增装机的76%(水电新增装机788万千瓦,风电新增装机3348万千瓦,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2894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207万千瓦)。

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也在稳步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07万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1.3%;其中:仅风电光伏发电量达1.0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3%,超过了同期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风电发电量63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7.1%,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光伏发电量43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98.3%,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水电发电量8584亿千瓦时,全国水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2367小时;生物质发电量147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

截至20XX年底,全省并网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3111万千瓦。20XX年10月底,全省并网可再生能源装机3569.80万千瓦,其中:风电1213.24万千瓦,光伏发电1937.59万千瓦,生物质65.60万千瓦,水电353.36万千瓦。规划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总量6500万千瓦,其中风电1500万千瓦,光伏4450万千瓦,水电500万千瓦,生物质50万千瓦。目前生物质发电已完成规划目标,风电和水力发电差距不大,光伏仍有约2500万千瓦目标差距。根据我省规划发展目标,20XX-2024年,我市需完成国家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为主的风电、光伏大基地17个22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26万千瓦储能电站和15个保障性并网新能源项目建设任务,20XX年底市县累计并网新能源项目600万千瓦以上;2024-2026年还将重点建设陕电入皖1100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和配套熔盐储能、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电站;其中至少建成950万千瓦光伏项目,以确保全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延安可再生能源产业现状

(一)资源总量及构成

延安属于四类风资源区,年有效发电1890-2400小时;二类光伏资源区,年有效发电1250-1650小时。全市共有新能源资源总量1895万千瓦(风电860万千瓦、光伏1031万千瓦、生物质4万千瓦),其中:已开发资源745万千瓦(风电460万千瓦,光伏281万千瓦,生物质4万千瓦),未开发资源115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光伏750万千瓦)。

建成运行的小水电发电装机仅0.661万千瓦,加之“十三五”以来大中型水库建设投运,全市水系径流量不足以支撑大规模开发建设水电项目,因此,我市未将中小型水力发电列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规划方向。

(二)资源分布

1.风资源呈带状分布,一是吴起、志丹、安塞、子长北部与榆林接壤带;二是吴起、志丹、甘泉沿洛河带;三是延川、延长、宜川沿黄河带;四是黄龙、洛川南部黄土高原与渭北平原接壤带。

2.光伏资源呈点状相对集中分布,用地类型主要为天然牧草地、覆盖度低于50%的灌木林地和低效园地。相对集中的区域为:吴起、志丹中南部;安塞、子长中北部;延川、延长中东部;洛川、黄龙南部部分区域。

(三)发展现状

20XX年10月底,全市累计建成新能源项目总装机358万千瓦(风电273万千瓦,光伏81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机组4万千瓦),占全市发电总装机的43.13%,发电30.24亿千瓦时,占全市发电量21.4;工业总产值约XX亿元。

20XX年在建的32个新能源项目,总投资XX亿元,截至10月底累计完成投资XX亿元。其中:风电项目16个197万千瓦,总投资XX亿元,累计完成投资XX亿元。光伏项目16个215万千瓦,总投资XX亿元,累计完成投资XX亿元。预计年底建成并网装机450万千瓦左右,完成投资约XX亿元;2024年还将有3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陆续建成,续建投资约XX亿元,将有效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三、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势

(一)配套电网坚强可靠,外向消纳条件优越。根据我市新能源发电谷峰特点明显,风电主要集中在每年风季期和早晚两个时段发电,发电峰值一般在凌晨2-5时;光伏主要集中在9-16时区间发电,发电峰值主要为11-14时。我市用电负荷高峰时段为早7-10时和晚17-22时,因此新能源发电峰值曲线恰好避开用电负荷峰值曲线,造成新能源电量本地局域电网消纳有限,需向关中电力负荷中心或特高压售端区域输送消纳。延安地区电网作为关中与陕北电网的联络枢纽,目前网架结构以750kV和330kV为依托,以110kV为主网架,通过陕北至关中750kV一通道信义~洛川线路和330kV黄金线、黄桃线与陕西主网相连,通过750kV二通道洛川~榆横线路与榆林电网相连,向关中地区送电通道优势明显。同时具备陕武特高压和陕晥通道外送稳定需求,切实保障了延安新能源电力接入送出需要。

(二)自然资源禀赋优越,后发带动优势明显。据勘测评估,我市现有115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资源(风电400万千瓦,光伏750万千瓦)尚待开发建设,具备良好的后发优势。同时风电、光伏新能源项目具有建设周期短、投资强度密集的优势,能有效拉动固投,带动推进配套制造业、服务业发展。以10万千瓦风电、光伏项目装机为例,风电单瓦投资XX元,光伏单瓦投资X元左右,即10万千瓦风电总投资约XX亿元、光伏X亿元。从建设周期来看,风电项目一般10个月建设周期,光伏项目6-8个月建设周期,一般年初开工,年底即可建成发电。投资密度主要集中在项目开工初期设备采购阶段,风电项目风机塔筒和变电设备采购约XX亿元,光伏组件、逆变器、管桩、支架采购约X亿元以上,均占到项目总投资50%以上。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