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2025-10-23 10:10:03 679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区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区政协组织开展了肉羊产业专题调研活动,通过问卷调查、数据采集分析、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对羊子中介组织、屠宰场及35户肉羊养殖户全面进行调研。对当前我区养羊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并就加快我区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羊子产业发展现状及成效

近年来,随着我区肉羊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以湖羊为主群体的羊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政策驱动持续有力。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肉羊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从饲草种植利用、圈舍建设、机械配套、能繁母羊引种等环节进行补助。积极争取到上级肉羊产业转型升级、肉羊产业集群、粮改饲、特色主导优势产业发展、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持续驱动肉羊产业发展。对于淘汰山羊、置换湖羊达到200只以上的示范户补助XX万元;对于300只以上湖羊良种繁育场补助XX万元;对湖羊家庭养殖场,每引进一只适繁母羊补助XX元;20XX年以来,全区累计补助各类种草、养羊户4092户。通过政策引导、项目驱动等举措,以湖羊为主群体的绵羊养殖已初具规模。

(二)产业规模迅速扩张。20XX年前,我区羊子产业发展主要以山羊为主,绵羊发展几乎空白,随着肉羊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逐步开始转变生产方式,以湖羊为主的肉羊产业迅速发展。到20XX年底,全区羊子存栏35万只(其中存栏湖羊20万只),年出栏XX万只(其中出栏湖羊16万只),舍饲养羊户累计发展到2806余户,累计建设规模养羊场251个,羊肉产值达XX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6.5%,肉羊养殖已成为我区畜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

(三)养殖效益逐步提升。根据调研数据显示,20XX-20XX年期间,从事以湖羊为主的养殖户整体效益十分可观,以饲养1只能繁母羊为例计算:母羊年饲养成本XX元,年均产羔羊3只,6月龄母羊可售XX元/只,公羊可售XX元/只,6月龄育成羊饲养成本约XX元,可计算出饲养一只能繁母羊年均纯利润为XX元,中小规模养殖户基本可实现两年回本,三年盈利的投资效益。农民发展湖羊产业的积极性高涨,社会工商资本回归创业发展肉羊养殖的势头明显。

(四)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完善。安塞10万只肉羊人工授精站即将建成投产,可有效提高良种的利用率;延安黑萨羊业集团公司国外引进的萨福克、杜波等原种肉羊品种,基本可满足我区肉羊供种需求;安塞红塞北牧业有限公司以湖羊为母本,萨福克、杜泊肉羊为父本培育的二代、三代杂交品种生长速度、屠宰率、肉品质较湖羊均有明显提升,且更加适应本地自然环境,为以湖羊为母本的肉羊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林牧矛盾得以破解。坚持“山羊保品种,走高端市场;绵羊扩数量,走大众市场”的发展理念,通过“绵羊进、山羊退”“草畜配套、两业并举”,标准化设施养殖等一系列政策的驱动,稳步扩大人工种草面积,加大饲草青贮力度,全区已建起2个年产1万吨的饲草加工基地,进一步提高饲草利用率;加快推进羊子品种更替,山羊数量控制在15万只以内,湖羊基础母羊群体达10万只,困扰多年的封山禁牧难题有效破解。

(六)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以果业、蔬菜区域为轴心,配套建设湖羊养殖场,补充果业、棚栽业所需有机肥料,全区80%规模养殖场周边均有配套产业。安塞现有苹果40万亩、设施蔬菜6.5万亩,粮食作物23万亩,所需有机肥大部分需外购,肉羊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这一难题。目前全区已建成高桥北宋塔、招安谢屯、沿河湾高家峁等30多个生态农业循环园区。

(七)品牌助推产业发展。“安塞地椒羊肉”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在北京、广州、西安等地建成“安塞地椒羊肉”品牌店36家,200多家网店线上销售,形成企业提供产品、网店吸纳客户、窗口店打造品牌、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的销售体系。景泽食品加工厂建成投运,开发生熟产品15种,年产羊肉系列产品1000吨;延安黑萨羊业集团公司,年产30万只羊肉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厂即将投产,将实现从生产、加工、包装到销售的一体化,使每只羊的产值由原来1300元增加到5000元以上,实现羊肉销售由初级产品向精细化、高端化商品转变。

二、当前羊子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总体来看,全区养羊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初见成效,但由于今年以来绵羊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养殖户积极性受挫,我区肉羊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已然减缓,突显出肉羊产业发展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肉羊转型发展仍不到位。自从国家出台养殖绵羊补贴政策后,以湖羊为主的绵羊市场需求大,养殖户主要以销售种羊为主,随着多地发展,绵羊价格急剧下降(成年湖羊由20XX年的XX/只下降到现在XX元/只),种羊市场更是无人问津,“由种转肉”是绵羊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部分养殖户仍然期盼着种羊市场的回暖,停留在种羊繁育的模式(调研35户养殖户中,以种羊繁育为主达28户),未考虑回归到肉用绵羊发展的路子上来。

(二)良种繁育推广体系不完善。肉羊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二元、三元杂交,生产高产优质的商品肉羊。目前,我区以湖羊为母本的养殖存栏数量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具备了进入二元、三元杂交的基本条件,但区域内以东佛里生、杜泊、萨福克为主的世界公认优质种羊只在个别养殖场引进,大部分养殖户还处于湖羊纯繁阶段,养殖户对市场需求认识不足,养殖结构调整步伐缓慢。

(三)羊子产业链尚未形成。羊子销售渠道不畅,山羊主要以贩卖活羊和宰杀后整羊出售或大卸四件出售;绵羊主要依靠外地“羊贩”上门收购。屠宰、加工、冷藏、销售环节薄弱,流通区域小,营销渠道窄,畜产品多以供应原料为主,从产地到餐桌的链条不健全,产品精深加工不足,产业融合层次低。同时,销售市场多局限于本地自产自销,养殖户易受市场波动影响,承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市场上缺乏经过深加工生产附加值较高的新产品,市场竞争力普遍不强,影响我区肉羊产业化整体水平。

(四)饲草加工利用率低。全区现有人工牧草36万亩,可利用面积仅为9万亩,且产草率低,草产品质量不高,真正有效利用率不足40%;养殖户宁愿高价从外地购买饲草也不愿在开发本地优质牧草上下功夫,长草饲喂养已成陋习,许多饲草被白白浪费掉;无草产品加工企业,没有将草业商品化,形不成草产品市场,80%以上优质饲草(苜蓿、花生秧)依靠外调购买,且价格差异较大(如:本地玉米秸秆450元/吨,外调需650元/吨),成为制约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五)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受畜牧兽医机构改革的影响,畜牧兽医管理体制不畅、工作执行力不强;畜牧站工作人员不能专职从事畜牧工作,人员配备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基层畜牧站工作阵地年久失修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畜牧产业的发展。部分养殖场和不少养殖户防疫意识差、防疫设施简陋,局部地区存在发生疫情的隐患。近年来,我区羊子补栏、活羊调运交易频繁,疫病远距离、跨区域传播风险几率上升。小反刍、口蹄疫等疑似疫情在我区时有发生,布病等人畜共患病连年持续走高,据防疫部门通报,我区今年第一季度人感染布病患者12人,已与去年全年持平。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