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当地政法委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到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课”去宣讲,请在案例中选择其二,现场进行模拟。如果你是当地政法委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到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课”去宣讲授课,案例三选二,现场进行模拟。
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区政法委的工作人员,大家可以叫我小张。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的“家庭教育指导课”。今天坐在这里,我们不是来听大道理的,更不是来被说教的。我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在工作中,我接触过一些令人痛心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这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冰”与“火”。
小周的父母因为工作忙、事情多,平时很少和小周交流,不知道他每天在想什么,有什么困难。小周甚至是在学校被霸凌,父母都浑然不知。只认为“管吃管饱”就行了。小周感觉不到家的温度,于是他开始在社会上寻找“存在感”,最终因为一起恶性斗殴被带了进来。他的父母百思不得其解:“我们没缺他吃穿,他怎么会这样?”
第二个故事,是“蜜”与“剑”。
我们再看看小高。小高是家里的“小皇帝”,从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犯了错,父母永远都是以“孩子还小”来开脱;与他们冲突,父母永远觉得是别人的错。这种“爱”,像糖蜜一样甜,却也像一把无形的剑,剥夺了小高明辨是非、承担责任的能力。最终,小高因为想要对方的物品,冲动之下实施抢劫,酿下大错。他的父母非常懊悔,“我们这么爱他,他想要什么我们都尽量满足,他怎么会去‘抢’呢?”
第三个故事,是“绳”与“风”。
最后,我们说说小马。小马的父母很“重视”他,坚信“人脉”要从娃娃抓起,经常带着小马出入各种酒局、应酬。在他们看来,这是让孩子“见世面”、学“为人处世”。然而,在这个鱼龙混杂的“成人社交场”里,尚不具备辨别能力的小马,结识了一些所谓的“社会大哥”,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抽烟、喝酒、讲哥们义气的坏习惯。最终,小马在“大哥”的带领下,参与了一起盗窃案。他的父母后悔莫及:“我们只是想让他多历练,怎么会这样?”
各位家长,这三个故事,截然不同,却走向了同一个悲剧的结局。这说明什么?说明家庭教育,绝不是简单地管吃管喝,也不是毫无原则的满足,更不是粗暴的控制。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关键词:
第一,温度。不论平时有忙,大家每天都要放下手机、放下工作,真心地听孩子讲讲学校的趣事,聊聊他的烦恼,像朋友一样,去理解对方,与孩子交流,而不是一个冰冷的宿舍。
第二,尺度。我们要学会对孩子说“不”。当他犯错时,我们要做的不是包庇和开脱,而是引导他认识错误,并承担相应的后果,树立规则意识,更好地成长。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