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D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关于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总结前一阶段我县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压实责任、狠抓落实,推动我县“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向纵深发展,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D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务服务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这项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首先,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然要求。政务服务是政府联系企业和群众最直接的桥梁与纽带。服务的温度,直接关系到民生的热度;办事的效率,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满意度。我们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就是要从企业和群众的视角出发,将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多次办理的“单项事”集成为企业和群众眼中的“一件事”,通过流程再造、系统重构、数据赋能,实现办事方式的多元化、办事流程的最优化、办事材料的最简化、办事成本的最小化真正解决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用政府权力的“减法”和政务服务的“加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和群众幸福感的“次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其次,这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营商环境是重要的软实力,也是核心的竞争力。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已经从过去的拼政策、拼资源,转向了拼环境、拼服务。哪里政务服务效率高、环境好,人才、资本、项目等高端要素就会流向哪里。我县正处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是撬动全局、牵引发展的重要支点。通过这项改革,能够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必将为我县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动能。我们必须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头号工程来抓,以政务服务效能的革命性提升,带动营商环境的根本性改善。
最后,这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高效办成一件事”看似是具体的办事流程优化,实则是对政府履职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它要求我们打破部门壁垒、突破信息孤岛、拆除制度藩篱,推动政府部门从“分头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从“被动审批”向“主动服务”转变。这既是对我们行政效能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对我们干部队伍能力作风的一次集中锤炼。我们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精神,将这项改革作为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突破口,推动政府服务供给与企业群众需求更加精准匹配,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自“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启动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闻令而动、积极作为,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效。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对标D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对标省、市的工作要求,对标企业和群众的殷切期盼,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小差距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不平衡。少数部门和干部对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的精神有所欠缺,“全县一盘棋”的意识树得还不够牢固。二是协同联动不紧密。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数据共享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一网通办”平台的功能还需进一步整合优化,线上线下业务协同还不够顺畅。三是服务标准不统一。部分“一件事”套餐存在“物理捆绑”现象,流程再造和业务融合的“化学反应”不足。线上线下、不同层级之间,对同一事项的受理标准、办理流程、办结时限还存在差异,服务指南不够清晰、规范。四是宣传引导不深入。许多好的改革举措和便利服务,企业和群众知晓率还不高,“酒香也怕巷子深”,导致改革红利未能得到充分的释放。这些问题,是我们下一步工作中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硬骨头”。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