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化改造传统产业的路径研究(调研报告)
2025-10-19 09:50:03 678

 

 

近年来,传统产业需求乏力、品牌效益不明显、竞争过度、产能过剩等问题日益突出。为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产品和服务数字化、智能化为导向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减少低端无效供给,培育发展新动能,综合各地经验来看,通过数字化改造,赋能提升传统产业是一项有效措施,同时也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202X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XX万亿元,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达XX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1.2%,产业数字化已成为数字经济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商洛为积极适应“双碳”时代,提出对矿产企业等传统产业进行规模化、绿色化、延链化、数字化、安全化改造,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力举措,为打造“一都四区”提供了强劲助力。下一步如何抓住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借力数字经济发展大潮,实现跨越式发展,商洛的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选择尤为重要。

一、提高认知水平是数字化转型的必要前提

数字经济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从《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XX》的类别划分来看,数字产业化,又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要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数字化主要是指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目前,数字化转型已深度渗融合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新模式、新业态日新月异,谋划我市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结合实际,把握大势,对目前整体情况进行科学研判。

(一)从数字化发展规律上看,应提高对数字化特点的认知水准。第一,应对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有科学的认知。从国内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虽然我市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30%,但是GDP总体规模小,数字经济对GDP贡献规模在全省依然处于靠后位次。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数字经济的发展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规模、结构等是决定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第二,应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规律有科学认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资本、科技、人才密集型产业,随着发达地区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会产生一定的产业外溢。从全国来看,目前承接产业转移较为迅猛的地区,均是前期有针对性的创造了必要条件或有一定的产业配套能力。我市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有关要素构建还不够不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不强,把握数字产业化机遇还需要在很多方面构建支撑体系。第三,应对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侧重点有清晰认知。产业基础好、大规模企业多,经济发达的地域在产业数字化上有先发优势,数字化转型、渗透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更强,推进意愿更为强烈。从调研过的50余家商洛本地企业来看,各类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较低。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是本轮产业革命的核心,一旦“掉队”形成的“马太效应”将愈加明显。产业数字化的核心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做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增强传统产业发展后劲的必要环节,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将是我市传统产业产业能否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生存下来,发展壮大的关键,更是我们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互相促进取得突破的关键。

(二)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看,应提高对数字化战略制定的认知水准。第一,应对自身优势进行研判。横向对比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域,在5G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基础等差距不大的情况下,随着高铁和支线高速相继贯通,我市区位交通优势将愈加明显。三大主导产业(新材料、绿色食品、大健康)发展环境和产业基础比较好,可借鉴外地的数字化转型赋能相关经验、案例比较充足,易于复制成功。秦岭良好生态及日趋增长的环保需求,为碳交易等资源数字化交易方法、标准等经验探索提供了必备的物质基础,易于形成区域性甚至国内排名靠前的碳汇交易市场。从“东数西算”来看,我们的地理空间位置和气候优势也优于西部其他地区。第二,应对细分领域发展方向进行研判。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特征看,其具有投资额度大,高端人才需求量大,技术迭代快的特点,相比于传统产业,构建产业聚集区,拉长产业链条的难度更大,我市除虎之翼产业园之外,形成细分领域龙头的企业不多。因此,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必须要在细分领域,甚至某一具体产品上进行培育,形成优势,之后以规模优势拉长产业链条。从产业数字化看,我市特色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大健康医药产业,可成为数字化转型赋能的重点产业,通过数字化赋能提升,优势叠加,易于在细分领域上构建起更为宽阔的产业“护城河”,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从数字化转型的环境上看,应提高对数字化政策供给的认知水准。第一,应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我市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但是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比较宏观,对短、中、长期目标及阶段性重点任务比较笼统,特别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提升有关政策规划比较欠缺。下一步,应借鉴其他地区典型模式与经验,以向数字经济高梯度发展层次迈进为目标,以融入发展极核为导向,以打造重要节点城市为基础,进一步优化规划。第二,应提高政策的操作性。产业数字化方面,受限于我市产业发展基础,目前尚无足够的产业大集群来支撑。数字产业化方面,发展水平和层次较低,门类空缺较大,高端人才短缺等问题突出。因此,下一步要改变我市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政策套用省级政策文件,宏观指导比较多,结合实际,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制定出台较少的政策供给滞后现象。第三,应提高政策支撑能力。我市财政比较紧张,有限的财政资金主要用来保运转、保民生及投入支柱产业。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引导资金,但是投资新兴行业,按照规律需允许一定比例的无效投资,要有容错机制。因此,需要对目前的政策进行梳理和整合,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政策的同时,建立适度超前的数字化转型财政政策支撑体系,确保政策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作用。

二、找准核心问题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

商洛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既存在其他地域存在的共性问题,也存在一些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个性问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梯度靠后,受我市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总量规模、产业结构、优势资源禀赋和发展契机差异等影响,容易在细分领域突破方向上出现偏差,对制定短期目标造成误导。下面将结合我市实际,立足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梯次,紧扣产业发展方向,排除某些短期行业“风口”的不利影响,分析存在的核心问题。

(一)认知水平有差异,多个层面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一是市场主体对数字化转型认知程度差异较大。从20XX年调研的50余家商洛本地企业看,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外地企业,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经营理念,数字化渗透较深,重视程度较高。本地发展起来的企业,基本处于行业的追随者位置,经营思维和战略眼光还有差距,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程度差异较大。市级部门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较高。县区基层政府对新技术、新概念、新业态把握能力和重视程度不够。三是不同行业和规模企业数字化转型认知程度差异较大。新兴行业对数字化转型重视程度较高,农业等传统产业较差。规模较小,依赖本地自然资源,经营渠道单一性较强的企业认识程度较差。规模较大,经营渠道多元化,市场参与度高的企业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较高。

(二)转型基础比较弱,制约支撑载体建设不利因素较多。一是能进行数字化转型企业整体数量较少。数字化转型自身存在周期较长、投资大、见效较慢的基本规律。数字化转型需要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一定的规模和营收能力进行支撑。目前,我市规模以上企业整体数量较少,从纳税情况看,有能力支撑进行数字化的企业更为稀缺,数字化转型推进成效,短期内难以取得明显成效。二是缺乏带动能力强的数字化转型龙头企业。目前,我市有关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现状受经济发展滞后影响,存在空白多、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发展起步较晚的问题,有带动核辐射能力的数字化转型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较少。三是受整体发展滞后制约较大。我市传统产业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较差,企业推进现代化管理经营的程度较低,“不会转”“不想转”的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受规模较小,转型预期收益较低影响,“不敢转”的问题比较突出。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