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题干提到的情况,我会这样处置。
一、及时回应。一是第一时间通过部门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渠道发布声明,感谢群众和媒体的监督,表示已经关注到该问题,会立即展开调查,承诺会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和处理情况,回应社会关切,稳定公众情绪;二是迅速与反映人取得联系,详细了解他们所掌握的情况,包括药品的批次、购买渠道、出现问题的具体表现等信息;三是联系网信部门,密切关注网络上的相关舆情,收集整理网友的观点和建议,为后续调查提供参考,及时消弭负面谣言。
二、开展调查。一是迅速组织专家团队前往涉事药品企业,对企业的生产车间、仓库、质量管理体系等进行全面检查。查看企业的生产记录、原材料采购记录、检验报告等文件资料,核实药品生产过程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二是对涉事药品进行抽样,送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或其他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分析药品的成分、含量、安全性等指标是否符合规定。在抽样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抽样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三是调查药品的流通渠道,对相关药店、医疗机构等进行走访,了解药品在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情况,排查是否存在因储存、运输不当等原因导致药品质量问题的可能性。
三、处理问题。如果经调查确认药品存在质量问题,一是要依法依规对涉事企业进行严肃处理,包括责令企业停止生产、召回问题药品、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措施;情节严重的,要吊销企业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二是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通过官方渠道发布通报,让公众了解事件的真相和处理结果,恢复公众对药品监管工作的信任;三是加强对涉事企业的后续监管,督促企业整改落实,开展好“回头看”检查,确保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同时,要举一反三,再不打扰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前提下,对辖区内其他药品企业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检查,排查潜在的风险隐患,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若经调查确认企业生产的药品不存在质量问题,一是通过官方渠道详细公布调查过程、依据以及最终的检测结果等,向社会公众表明经过严谨科学的检测和核查,该企业生产的药品质量是合格的,打消公众疑虑;二是再次与反映问题的群众取得联系,耐心、细致地向他们解释调查结果,解答他们的疑问,感谢他们对药品质量安全的监督与关注,争取获得他们的理解和认可。三是借此机会,利用多种渠道,如举办线上线下的药品质量安全知识讲座、发布科普文章等,向广大群众普及药品质量判断的相关知识、正常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如何正确维权等内容,提升公众对药品质量安全的认知水平,同时也进一步增强公众对药品监管工作的信任。
各位考官,面对题目所提到的情况,我会采用如下方式沟通协调:
第一步,我要了解双方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对于药监部门人员,通过走访处室(科室)负责人、与普通干部私下交流等方式了解,我想可能是因为日常监管工作任务繁重,抽不出时间参加培训;也可能是认为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关联性不强,对提升工作能力帮助不大;或者是之前参加过类似培训,感到效果不佳,导致对此次培训缺乏信心。对于企业人员,我可以通过电话沟通、实地走访服务等形式了解,可能是担心参加培训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增加企业成本;也可能是觉得培训内容是监管要求,对企业自身发展没有实际帮助;或者是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与企业的生产计划冲突。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