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D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深入学习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我市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对当前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对下一步的攻坚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刚才,相关部门汇报了工作进展情况,也剖析了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讲得都很好,很客观。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是一项严肃的任务,也是一道必须回答好的经济考题。从层面看,这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政府是社会信用的基石,政府带头拖欠,就会动摇整个社会的信用根基。言而无信,政之大忌。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政府讲不讲信用、办不办事实、欠不欠账。企业用真金白银投入发展,政府兑现承诺、支付账款是天经地义的责任。这项工作抓得好不好,直接检验着我们的“四个意识”和“两个维护”,检验着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自清欠工作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工作专班,各地区、各部门也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特别是我市在2024年系统性地开展了债务化解资产清查工作,为摸清家底、盘活资产、制定化债方案打下了坚实基础。一些部门通过府院联动机制,有效化解了一批“骨头案”“钉子案”。这些成绩值得肯定。
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的清欠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存量规模依然较大,行业分布相对集中。尽管目前我们尚未掌握一个全市范围内的精确统计总额,但从各方面汇集的信息来看,拖欠账款的总量确实令人瞩目,不容忽视。具体到行业分布情况,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领域。综合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建筑装饰、国防军工、环保、信息技术、制造业等行业普遍存在应收账款问题,成为高发区域。结合我市的具体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工程建设、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部分政府采购等领域,极有可能是欠款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带。这些领域的欠款往往具有金额巨大、拖欠时间较长、涉及面广泛等特点,化解难度极大,给清欠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第二,欠款成因复杂多样,甄别处置难度较高。拖欠账款的背后,原因错综复杂,五花八门。有的是因为地方财政确实面临困难,预算安排不足,存在明显的资金缺口;有的是因为项目规划进行调整、手续不全或频繁变更,导致结算依据不清晰;有的是因为对工程质量、服务标准等方面存在争议,双方各执一词,长期无法达成一致,悬而不决;还有的是因为责任主体历经多次变更,新任官员对旧账不予理睬,导致问题被长期搁置。这些复杂成因交织在一起,使得每一笔欠款的清理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细致的甄别、核实与谈判,工作难度非常大,给清欠工作带来了重重障碍。第三,部分单位担当不足,存在畏难等靠思想。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部门和单位的“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实不到位,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有的认为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起来费时费力,因而产生畏难情绪,能拖则拖;有的担心在化解过程中会暴露出原有问题,害怕承担责任,不敢果断拍板决策;有的对相关政策理解不深不透,缺乏有效的工作方法和谈判策略,不知道如何着手,导致工作推进缓慢。这种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成为当前清欠工作最大的“拦路虎”,严重阻碍了清欠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坚决予以纠正。第四,长效机制尚未健全,存在边清边欠风险。清欠工作不仅要着力“化存量”,更要注重“遏增量”。目前,我们在源头管控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短板。比如,一些政府投资项目的前期论证不够充分,资金未完全落实就仓促上马;一些合同协议的条款不够严谨,为后续的履约和支付埋下了隐患;对责任单位的信用约束和惩戒机制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如果不能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就极有可能陷入“前清后欠、清旧欠新”的恶性循环,使我们的努力大打折扣,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刻不容缓。
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面对困难和挑战,决不能有丝毫的退缩和懈怠。必须拿出超常规的决心、超常规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